读书笔记(18):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

标签:
孟子仁政人心 |
分类: 文化 |
读书笔记(18)
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
【原文】孟子曰:“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2):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3),所恶(4)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5)也。故为渊驱鱼者,獭(6)也;为丛驱爵者,鹯(7)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8),此之谓也。”
——节选《孟子·离娄上》
(1)桀(jié)、纣(zhòu):夏朝、商朝的两位暴君。
(2)道:方法,途径。
(3)与:给。聚:积攒,聚集。
(4)恶(wù):讨厌。
(5)
(6)獭,t,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
(7)鹯 (zh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亦称“晨风。
(8).出自《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译文】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就取得了天下。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是有方法的:获得了民心,就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是有方法的: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并让他们积蓄起来,他们憎恶的,就不强加给他们,仅此而已。老百姓归附仁政,犹如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一样。所以,为深渊把鱼儿驱赶来的,是水獭;为丛林把鸟雀驱赶来的,是鹞鹰;为成汤、武王把老百姓驱赶来的,是夏桀和殷纣。现今天下若有喜好仁德的国君,那么诸侯们都会为他把老百姓赶来,即使不想称王天下也是做不到的。现今那些要称王天下的人,好比患了七年的病要寻求干了三年的艾草来医治一样,假如不去积蓄,是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如果无意于仁政,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经》说:‘他们怎么能得到好结果呀,只能同归于尽罢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赏析】
前一篇:相隔半个世纪的重逢
后一篇:读书笔记(20):楚囚郑皇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