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相,福山县知县任上(六):命名八景记叙海市
 (2020-08-05 18:57:31)
	
			
					(2020-08-05 18:57:31)		| 标签: 八景海市 | 分类: 文化 | 
潘相,福山县知县任上(六)
命名八景 记叙海市 
(1)奇泉庵:又称奇泉寺,位于烟台市福山区清洋办事处上夼村居委村西,距城区西北五里,以泉得名。始建于唐朝。
(2)夏凊而冬温:夏凉冬暖。凊,音qìng,寒冷;凉。也作冬温夏凊,汉语成语,意思是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出自《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3)郭宗皋:烟台福山城里人氏,明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正一品大员。他素以敢直言陈时弊而著名。“三世”,郭宗皋为奇泉寺的题联有“白马经房三世榻;碧纱诗句百年思。”上联中的“白马经房”,典出“白马驮经”的传说:据称汉朝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在大月氏国抄得佛经四十二章,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用白马驮回洛阳。这也是佛经第一次传到中国。而“三世榻”,则是说郭氏三世崇佛,曾设塌于此。
(4)王骘(1613—1695),字辰岳(或作人岳),又字相居。登州府福山县人人,清朝大臣。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以操守清廉,为政有方,闻名于时。
(5)烦嚣:嘈杂扰人。
(6)这不同于福山八景:据当地人考查,“福山八景”最早出现在编纂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的《福山县志》,它们分别是:之(芝)罘朝日、仙峰夜月、磁山瀑布、烟台海市、长堤新柳、古寺奇泉、峆烟云、石门春波,并在县志卷首绘有图画。此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福山县志》,所列“福山八景”与康熙朝《福山县志》除个别字词外,几乎完全相同。潘相任福山县知县在此乾隆二十九年。
(7)夼(kung):两山之间的谷地;洼地。多用于地名。
(8)芝罘岛:在福山,最大的陆连岛,据记载,秦始皇曾分别在二十六年(前221)、二十九年(前218)、三十七年(前210)三临芝罘岛,刻石记功。此后,西汉武帝也曾于太始三年(前98)巡海登临此岛。
(9)海市:海市蜃楼的别称,又称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
(10)高墉屹屹(yì
yì):高墉,高大的城墙。刘禹锡《泽宫诗》:“我矢既直,我弓既良,依于高墉,因我不臧”。屹屹,高大挺立貌。
(11)囊橐(náng
tuó):口袋。《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 毛 传:“小曰橐,大曰囊。”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