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半年又过。
怀不上孩子的焦虑,要不要孩子原本只是两个人的决定,婆婆倒也通情达理,可我妈不行。
没有养猫的自由,爸爸倒还好,可我妈不行。
二月底开始的上海疫情,三八那天特地去把父母接了回来,我爸当时还不愿意,说这么大动干戈做啥,赶来赶去太麻烦了。连续一个礼拜新增都有增加,三八的早上大概有五六十例吧。问了社区工作的同学,说回来做两次核酸就好,以防下高速不能走,我还特地做了核酸才去的,想着回来时报告正好出。
我爸在电话里骂骂咧咧说不要回来。我挂了电话,又打给我妈,她说来吧,你爸骂完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这可能是我2022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了吧。我妈每天一定要上菜场,雷打不动,即使疫情来了,总觉得去的时候人少,没事的。有些中老年妇女,就是这么执拗。
回来去社区报备,不过已经是晚上,社区下班了,第二天再去时,政策已变,喜提一周三次。过了三天,又喜提两周九次核酸。
跟妈妈说,少出门。一开始并不听我的。一会儿叫人送米来,一会儿叫人送菜来。直到社区打电话来,说我妈的号码是个时空伴随,回来悄悄跟她说了,她不信,一定觉得是手机的问题。接下来几天算是消停,没再出门。并没有跟我爸讲,怕引起家庭矛盾以及不必要的恐慌。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家14天,外头花儿都开好了。一天晚上去河边折了几支桃花,虽然行为不可取,但也算折得一枝春了吧。
小城的人们并未见多紧张,马路上的老头老他太太仍然不戴口罩的多。疫情给人留下的PTSD,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看见不戴口罩的绕道走,似乎开始刻在基因里。
周遭的朋友继续小馆子走起,大草坪玩起,我都不敢去。即使城市并未有疫情发生。
三月渐进四月,对面小区的炮仗几乎没有停,老话总说好多老人熬不过清明或者冬至这两个节气,虽讲不出科学道理,可事实却是如此。
又是一个没能扫墓的清明,三月时梦见了外婆。我希望她能托梦给我妈,让她安心在家,做个温柔的老太太。不要总是她和她最后的倔强。
魔幻的疫情,可怕的人性。上海的疫情愈发愈烈,今天新增近25000。前几天我还能在叮咚帮二妈他们抢到菜,这两天颗粒无收,好在大家家里物资储备还算丰富,不至于饿着,只是二妈说,以前总觉得米怎么也吃不完,最近觉得挖着挖着就没了。
网上有人喊没有物资的,我们小区和我妹小区也不过发了一次而已,还是得靠自己的储备,最大一单是封浦西前最后一天我给她在叮咚抢的,八百多块钱,说是到今天还没吃完。她自己冰箱原来还剩东西,临末了还去菜场补了点。每天无数的物资进了上海,就像进了黑洞,再无声息。社区工作人员就这么几个,志愿者好多都是六七十的老年人,不知道年轻人D员GWY都去哪里了。
关于ZZ我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我上海的GWY哥嫂都在家呆着,而江阴这边市政机关的同学每次放假都要下沉社区帮忙。
现在的网络让造Y如此简单,说话不用负责任。随便一个截图一张图片都能编一个故事,通过层层转发,似乎就成了事实。大家闹啊吵啊,无休无止。
前几天一个备200块网B而跳楼的姑娘。那个所谓的大V,叫什么脊梁上海的,真的不需要你这样的吃流量红利的钢笔样子。把一个好人好事,故意引导到200很少的舆论方向,任由网友谩骂,暴露姑娘的账号,安慰的时候也让姑娘更加自责,最后酿成了惨剧。他再吃一波打赏,最后说一句自己难过了一个小时,又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找下一个可以制造舆论的事件。
不知道历史会不会真实记录2022的上海,希望能有一个自由,好好吃饭的五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