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2011-06-26 01:19:39)
标签:

传统图案

包装设计

多元文化

日本和纸

果子

文化

分类: 包装艺术│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二、 解读设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 日本设计教育中形态学、传统图形学和感性工学的深入研究是关键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我们可以追索这种设计产生和实现的背景。日本学者对现代设计基础教育作过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他们曾对西方的构成主义造型思想和色彩学作过深入的研究和演绎,以日本特有的细分观念,构筑了所谓的“三大构成”教育体系;同时,他们没有放弃对东方的传统图案学的研究和演绎,诸如以“和服”服饰为轴心的传统图案与加工工艺(诸如草木染、扎染、刺绣、手绘等)的研究,这种将传统图案学与形态构成学并举的研究方式,必然呈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模式渐为主流。因此,对所谓的“感性工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在日本日趋成熟。它实质上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的理念与手段来探讨“人”的感官与“物”互动之间产生的不同“感受价值”及其关系。在产品设计领域,它将人们对“物”的感性意向定量地表达出来,并与产品特征相关联,设计出符合人们期望的产品。
   
    2. 多元文化的环境和自强的民族意识,催生了设计中“日本味”的形成
   
    在日本,不难感受到根植这方水土的多元文化,有完全拷贝欧美的事物,有古代中国传入的“禅境”意味,也有纯日本的质朴与华丽,更有新近爆发出来的“日本时尚”。然而,能够引起笔者注意的仍然是具有“日本味”的东西。揣摩着这些“日本味”的成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这个民族强烈的本土归属意识和他们特有的集体理念——这种意识能够催生共同的精神、近似的品味。
   
    在“日本味”的共同美学精神驱使下,在竞争导致的原创意识强化的社会条件下,在对设计师原创非常尊重的氛围中,日本设计师用心地在传统平台上发挥他们“再创造”的能力。譬如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和再加工,使之产生新意。运用新时尚的意味重新将那些细致的图案大量印制在和纸上,再将这类和纸用于未来的设计,这样使“日本味”一直保持着活力和变化。
   
    这种不断发展的“日本味”在日本包装设计中呈现出明显的视觉特征。传统设计中的很多语言,在现代的包装中都有体现。就图案而言,主要以抽象为主,题材以植物图案(梅、樱、藤、菊)、动物图案(龙、凤、鱼、鸟)、器物图案(碟、扇子、团扇、茶道具)、麻叶、网眼和龟甲以及传统的家徽和几何图案为主。此外,在和服和古代妇女头饰中使用很多的“结”的元素,在包装中都有很好的运用,并作了新的演绎和变体。而围绕着“日本传统色”的应用,从传统绘画、图案、服装、食品等领域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色彩语汇,并在包装上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色彩。
   
    当然,比较完善的广告和营销学的体系、强大的基础工业、发展比较健康的传统手工艺体系,也是设计理念得以实现的保障。这对“日本味”的实现——传统文脉的延伸与出新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三、 对几个小产品包装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果子

    果子,日本的传统小甜品,常作茶道的“伴侣”。一般用米粉做成,分硬软两种,硬的类似饼干和米饼,软的类似中国的糯米糕团。对于中国这样的饮食大国,这种味不惊人的小点心似乎不值一提。然而,正是最普通的点心,经过设计师们精心的设计和包装后,在日本的日常礼仪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上好的礼品。
   
    首先,果子形态、色彩的设计和制作变化多样。其次,经过包装,使其在市场上呈现出不同的档次,价格在几千日元到几万日元不等。大众化的包装一般是三层。最外层是包装纸,以日本漫画、传统图案或文字作为主要图形,也有的直接用日本和纸。第二层是纸盒,盒内套着塑料的隔层,果子就整齐地排列其中,也有单独塑料包装的。贵重的礼品装,则有四层或者更多层,除了外包装纸和盒子的设计更为精致之外,单独包装的这层也更花心思,有用防渗透涂层涂刷过的手工绘画的包装纸,用手工制作成各种形状,就像一丝不苟的艺术品。这种本是普通的甜食,被塑造成贵重的礼品。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日本包装设计精选(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