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其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
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石额犹存。
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弃,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
据《盐铁论》记载,当时的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
"轵",是一个非常冷僻的汉字,据《现代汉语辞典》解释,轵是指古代马车上车轴的末端。这座古镇为什么会以"轵"命名呢?
轵国故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襄王17年,当时因为晋文公因为拥立周襄王有功,周襄王把阳樊之地封给了晋文公。
公元前635年。位于济源市西南方向的承留曲阳一带,就是古城阳樊的遗址。当时,晋文公率领军队准备接收城池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性格刚烈的阳樊人坚闭城门,准备誓死抵抗。
当时,阳樊太守苍葛只愿意交出土地,而不愿意交出民众,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苍葛带着阳樊的百姓,一直退出20里以外,在今天的轵城这里驻扎下来。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改变主意追来攻打,于是,想出了一个防御的办法:用战车列卫,车与车相依,轵与轵相连,当作临时的防护屏障,继而筑土为城,这就是轵城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