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阁寺

(2022-03-28 09:02:08)
标签:

情感

   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
    据县志记载,高阁寺原是建在宋朝州廨内的飞仙台上。宋朝韩赟治相州时,曾扩建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间,魏公韩琦(就是老五中旁边韩王庙以及昼锦堂的主人)治相州时,益作亭堂园池。规模宏大,建筑壮观,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誉。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第二子朱高燧封赵王。《明史》记载:“朱高燧恃宠,多不法,又与汉王高熙(明成祖之次子--笔者注)谋夺嫡,时时谮太子。”因此,几乎被明成祖杀掉。由于皇太子(即后之明英宗)力保方得幸免。明仁宗即位后,才将高燧封到彰德(安阳),俸禄二万石。是年(公元1425年),以彰德府署改建为王府。现仅存高阁寺为其旧迹。 
    高阁寺,是明赵王府旌教祠中最后一座殿。今存高阁寺乃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曾加重修。解放后也曾两次加以整修。高阁寺通高20余米,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台基高约8米。南面为正面,设石阶32级,拾级而上,可登台上阁楼。石阶两边及承台周围,均有石狮、石柱、石板护拦。底基约有一米高的石浮雕装饰,每面八条龙,相互对称。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北侧的石雕已经被剥落的几乎看不出来原来的面目了。其上还刻有印度梵文。这些浮雕和装饰,精心制作,形象逼真,尽管久经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
    阁的正面置阁扇门,进深、面阁各三间,皆为9米。明间和次间共用四根圆木通柱,直达阁顶四架梁下,框架结构坚实牢固。4根金柱直接承托上檐五架梁,斗拱较为复杂。脊拉牵上书“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岁次庚寅八月重建”,前金搭牵上书“大清光绪玖年岁在癸未六月重修”。而高阁寺梁架呈明代特征,斗拱和阁门为清代地方手法。结合题记可知高阁寺是一座重建于明,重修于清的古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