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大片中的环保主义;文艺片中的环保意识

标签:
杂谈 |
http://s7/middle/647ece50t88bc473e3c36&690
商业大片中的环保主义
影片索引:《阿凡达》《2012》《后天》
《阿凡达》成为2010年的神话,很多人只看到影片的奇幻立体效果和无敌票房,感动我们的还有蔓延在灵魂树下的爱情。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环保主义”的体现无不暗示着人类疯狂破坏生态环境的结局,艺术高宇生活,但是源于生活……这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真相大白后,沉默的我们应该忏悔。
I see you,what you see ?
《阿凡达》带我们到看了未来的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垦破坏,荒凉贫瘠了无生命气息,高科技的产品和武器堆满了实验室,看似发达先进的人类把目标锁定外太空星球。
高耸入云的家园树、奇幻飘渺的悬浮山、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犹如一个世外花园。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幕都静静屏住了呼吸,虽然国内不少自然区都在打着“这里就是潘多拉星球的原型”,但却鲜有人考虑到我们现有的资源正在一步步走向毁灭……
不断的废物和浪费充斥着我们原本美好的一切。当人类开着推土机在潘多拉星原始丛林里侵袭时,很多人心如刀割愤怒至极,也许正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离你或远或近的地方,又一片森林正在被砍伐,又一条河流正在被污染……戏里戏外悲剧同时上演。空气中清新的氧气即将被抽干,二氧化碳吞噬我们周围的一切……在3Dimax的电影中,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潘多拉的仙境,也许很多年以后再想回味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就只能看3Dimax电影了……
拥有时不能觉悟要应该珍惜,失去后才感到悔恨不已。杰克对爱人说:I see you。亲爱的观众,what you see ?
明天的明天,你会在哪里?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让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会在哪里?2004年,有这样一部片子让我们难以忘怀,无数人走进卖座大片《后天》,该片警醒世人全球变暖最终会导致冰河时期的提前到来,无尽折磨惶恐渺小的人类,冰天雪地的阴冷世界中,人类最终活活冻死,走向灭亡。
我们眼前的自由女神、艾非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成冰柱,若是冰雪雕像,堪称等比例大制作的艺术佳作,当一切变成现实,我们只能掩面而泣,赖以生存的家园毁灭,我们无处可逃。
除了影片所反映的内容,《后天》的制作过程也极其注重低碳环保。这是一部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式的制作的电影。拍片布景使用的灯光、发电机和燃料,都让温室效应更加严重,导演与相关部分精心计算拍摄这部电影将会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亲手种植树林作为补偿;制片方还出资购买省电灯泡协助低收入户家庭省电计划,真正做到让拍电影的过程不恶化温室效应,证实卖座电影也能爱护地球。
2012年12月21日,你在做什么?
在度假村和朋友滑雪?在为女友准备圣诞礼物?开车去新开盘的小区看房子?……渐渐入夜,又一天结束了,没什么异样。
但电影《2012》告诉我们,这一天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将永远不会到来。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事情没发生之前,谁也无法断言这一天究竟会发生什么都无法预言,这一天会发生什么。只有真正到了那一天,我们才能知道真正的结果。而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停止一切灾难性的毁灭!也许最后我们是幸运者,也许世界末日并没有电影中那般恐怖,也许我们能等到属于自己诺亚方舟,船票就像春运火车票一样紧张难求。
我们做在方舟上,回望一下我们曾经美好的家园,大江南北,山峦叠翠,鲜花遍野,森林广袤……你想起来地理课本上美丽的风景和旅游的纪念照,而这一切只能成回望中,永远不会再有的天堂。
观影笔记:
1.
2.
3.
文艺片中的环保意识
影片索引:《美丽的大脚》、《可可西里》、《地下铁》《十七岁的单车》、《天边一朵云》
把文艺片与环保拉扯在一起,也许有人会觉得是一种牵强的“联姻”,但换个角度思考下,为数不少的文艺片除了在探讨人性的话题之外,其实带有一种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劣含沙射影般的警示。
关于干涸
看过《美丽的大脚》的人,该会记得那群孩子在上课上到一半时抱着锅碗瓢盆跑到操场上等下雨的情景。一个常年不下雨的干旱地带,有些人一辈子只能洗两次澡,一次是出生的时候,一次是结婚。城市里的用水渠道越来越方便,用水质量越来越高,但陕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除了等待老天爷好心下一场雨浇灌土地,洗净身上的灰尘,那里的人们只能把仅有的用水反复使用:做饭洗碗洗衣服洗澡用的可能都是同一盆水。已经没有河流可以供他们使用,地下水也早已枯竭。影片的最后,那个叫黄河的孩子在镜头前露出可爱的笑容。他的爸爸给娃儿取的名字,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期盼。请珍惜每一滴水,不仅仅是为我们的子孙。
关于屠杀
终有一天人类会屠杀自己的同类,以满足强势者生存地位的保留。这是我们的一个假想。
假想并不代表不会实现,因为在各种屠杀中,这种假想已经露出现实的端倪,比如对动物的屠杀。
《可可西里》中遍地被剥了皮的藏羚羊,血腥的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人类的“杰作”。大自然赋予这个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生存权利,却在食物链中人类被“变态”的打破。也许这并不是屠杀的本质,最根本的是人类的欲望在不断升级。每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都会在强势者的杀戮中最快速的达到“销声匿迹”。《可可西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伴随着欲望与利益,强势的人类肆意屠杀着跟我们一样生存在这个星球的其他物种,并不以为耻。
也许一部小众的文艺片,并不能停止那些被利益驱使的人们的“枪或镰刀”对准动物们开炮,但至少能让我们在血腥中,看到自己为利益而摆出的面目是多么的狰狞。关爱同样生活在这个地球的生物,就像关爱自己一样。
关于交通
北京空气质量最好的时候,是2008年奥运会汽车限行那段时间。被官方控制的空气污染度减小,是一副悲凉的画面。
也许,我们都该爱上《地下铁》。准确说这是一部爱情片,带有幻想的情节,唯美的画面,和那一辆辆不断开过的地下铁。拥有人群的地方,总是略显拥挤。然而,和城市高架桥上“奔腾”不息的四轮汽车以及噪音不断的汽车喇叭声相比,地铁里的人流攒动,大抵显得温情许多。放下你的尊贵,放弃你的奢华,去习惯地下铁,节能减排是目的,但或许你能体会到更多关于生活的美好,碰见最美丽的奇遇。
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不仅让我们看到高圆圆无比清纯可爱的脸,还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环保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最支持环保的人,非学生们不可。在苦读“圣书”的那些年华里,他们成为城市里最环保的一个群体。如今昔日小区中的车棚已经改为停车场,但每个学校里却依然有一个车棚。希望这些“有车”一族能继续坚持着骑车上学,而不要被成人们拉到“堵车”一族里。
关于燥热
台北非常燥热,这是导演蔡明亮告诉我们的。如果我说情欲跟全球变暖有关,你们会相信么?
《天边一朵云》是一部典型带有台湾电影闷骚气质的文艺情色片。室外强烈的高温,躁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有些人无法安心工作,只能躲在家里避暑;饮用水紧缺,人们为外卖矿泉水干仗;连三级片的男主角都被这燥热的天气搞得心烦意乱、“一蹶不振”,没办法开工……全球变暖不只是水位升高,或是带来海啸,持续的高温天气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情绪若是总被燥热影响着,迟早是要出大事的。
观影笔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