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高粱》的酿酒秘方是靓点还是瑕疵?

(2014-11-17 08:02:24)
标签:

文化

娱乐

剧评

《红高粱》

酿酒秘方

http://s1/mw690/001Q6n66zy6NFOMNh9C90&690

 

   《红高粱》的酿酒秘方是靓点还是瑕疵?

 

                                                                         .宸    旭.

 

      目前正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红高粱》,继承了电影版《红高粱》的一个情节:用人尿作酿酒的秘方。这个情节原作者乐道,影视编导乐道,演员乐道,不少观众也认可,似乎成了靓丽的看点,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更不敢恭维。为何?

      且不说电视连续剧版《红高粱》中的豆官,虽是“土匪”的儿子,但在九儿调教下,并无匪气,也很懂事,正准备学习接过罗汉的班成为未来“三十里红”的酿酒师,他知道酒是吃物,不可能在此时此地去那酒缸撒尿而无意间揭破祖宗都不便明言传后的酿酒秘方——细节失真;即便人尿过去真的是酿酒秘方,童子尿更是可入药治病,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时下已是文明年代,很多行业即使很不错的民间偏方都已被科学数据编制的准确配方所取代,更不用说“尿”这种不够文明不够卫生的偏方了。如果此类偏方、秘方为药典、史料所记载收藏,似无可非议,但时至今天,还要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作为一个看点或是靓点再去宣扬甚至炒作,便很有些不雅或者说不妥:一是不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尤其是一些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知之不多的老外,看到这个情节,有可能会误以为中国人的茅台酒、五粮液之类,原来竟是如此——他可能不会再去买那些中国酒,进而可能对中国酒文化以至中华文明史产生误解,甚至还可能被个别人做了笑料,成为歪曲、丑化中国人和唱蓑中国的枪弹;二是不利于提振国人士气。短短几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们离复兴崛起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我们有理由荣光、自豪与再接再厉去尽快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而不能为了达到“吸引人”的目的老是拿“瓜皮帽、揙腰裤、尿酿美酒”之类亦喜亦酸的曾经有过的史事和个例来哗众取宠——这与“遗忘就意味着背叛”是两回事。

      诚然,现实世界中,还存在着“食人族、走婚、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现象与事实,但文明、健康与进步无疑是社会的主流。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宣扬去提倡,何苦硬要去把那些可能出现过但却已经过时了的又并非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个例再翻过来复过去的反复热炒呢?虽然这可以赚得眼球赚得钱财赚得名气赚得前程赚得个人或团体的一时利益,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及不良社会效果啊,至少说不上是在提供时下很是倡导的“正能量”吧?

      记得小时候看《巴黎圣母院》,当时对外国知之甚少,对法国更是不甚了解,对剧情也似懂非懂,但看过之后,对面貌最美与最丑者却因为善良纯真正义而彼此理解、心灵完美融合的过程与结局,深为感动——并进而对那法国人的面貌与法国艺术家的追求有了最初的良好印象。但愿我们的艺术家,能向人们多提供类似这样有品味上档次的艺术品;但愿观众们也包括我自已,都能够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中品味与汲取适合自已生长的必须营养!

      笔者无意于鸡蛋里面挑骨头。电视连续剧《红高粱》虽不尽完美但仍瑕不掩玉。剧本、演员、艺术效果、社会反响都不错,但所有人都有欣赏追求审美层次和效果的权利与义务。真心希望《红高粱》更红、更美!


http://s9/mw690/001Q6n66zy6NFOMUpJe18&690

      

       电视连续剧《红高粱》中的男女主人公及其一家子。下图中那个豆官,从剧里剧外及逻辑等层面去看,都不像是往酒缸里撒尿的小顽童——相信编导们是在用心去“编”,但"编"出来的情节,一定要有生活真实感,才能让人信服,打动人,引起共鸣,进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不然,就会“漏馅”甚至“夹生”。


http://s7/mw690/001Q6n66zy6NFON9QsS1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河大看看
后一篇:去山东转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