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4门,最终确定只攻1门。因为概论的难度确实不小。准备的艰苦付出,系统的谋划落实,一锤子一锤子,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确实如此。
考场上,先做后面的主观题,反正选择题估计很多不会。这也是考前制定的策略,拿分考主观题。好在这次主观题基本上每个题目都答了一些,有很多自己的发挥——实际也是自己对教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长期的日夜反复苦读,购买真题资料,购买类似教材,特别是收集了大量光明日报对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也确实对中国文化这个命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若干解构教材的理论框架模型,这些都是沿袭研究式学习方法——最终把教材隐性的、显性的内在逻辑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