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的这个材料,其实就是一个策论。还是老套路(也是必然的逻辑和规律)
1.
案件特点:这一段是“认识问题”的范畴,观察事物的特征和总体,一个基本的看法。这就是:涉及单位多、存在时间长、潜在危害大。认识问题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无非是导向严重性——严重性存在于哪些方面。对于麻木无感的特点,用”潜在危害大“中的潜在体现,是一着妙棋。(类似中医看症候)
2.
案例剖析:这一段是”分析问题“的范畴,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类似中医分析病理)
3.
警示评点:这一段是”解决问题“的范畴。在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中医开药方)
虽然从实际工作来说,人们处理问题本能上也会这样做,但是,存在于文字还是要”写材料“,虽然写不同于落实了干了,但是如果不写,这件事情还是没玩。写成了文字以后传播,性质起了变化,他对人的影响就不是本能的而是理性深入的,效果从表面升级到里层。这是文化的特征。写策论的本质,是在兴起廉政文化教化人引导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