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
(2022-03-21 08:24:10)
同样的意思,对象不同,说法措词就不一样.
对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对文化程度高的人说“从理论上说,就是这样”。
如果说反了,效果就不好,要么对方反感你打官腔,要么对方以为你小看了他。
环境不同、对象(身份、地位、学识、年龄)不同,表达同样的意思,就要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
这是属于社会学的内容,主要是考虑遵从小社会的习俗、潜规则。社会分层以后,产生了各层的语言文化;反过来,讲话方式也是体现社会分层的一个标志。起码,基本原则就是这样。
人的身份地位改变了,说话的方式、措词就变了,这一概是打官腔吗?
除非故意做作,否则就不是,而是叫专业术语、职业术语,他的产生和传续是有社会逻辑的。
演讲与口才,主要是对于演讲效果的研究。
而日常的沟通交流、社交往来、社交礼仪、搭讪寒暄、礼仪客套、谦让请托、请示汇报。。。。这些实务场合对于语言的运作,是高难度的。无论是“同一性质目的的”还是“斗争性质目的的”,都是一场高级别的智慧之战,如果总结其规律,必有套路——极端的表现就是“话术”。
尤其在斗争的场合,是否站得住立得稳,怎么讲,怎么想,绝对是有规律的。会讲话的人,无理赢三分;不会讲话的人,有理也说得没有理。
很多人,讲的话没有具体操作指导意义,没有业务内容,空话套话,但是这些空话套话本身有个绝对的优势——他不是错话,让你感到不爽却无懈可击。而一个专注细节的业务专家,本来说的实话,细话,但是因为过于专业就难免出错,结果被人从业务上击破。可见说话的第一原则不是管用——而是不要出错。当领导的,本来对于业务就不专业,何必说得那么具体,何必不懂装懂自讨没趣,工作那么认真细致,还不如那些"耍滑头“的,冠冕堂皇几句套话——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来得稳妥正确。
其实,这哪是耍滑头啊,而是掌握了内在的秘密——
不懂不要装懂。当领导的不需要什么都懂,核心技术在于识人与用人,自己居于顶端,而发挥拥有资源的作用为组织赢得绩效。在于用心、攻心、凝心,整个就是一个心理学的理论实践综合体。他的绝对优势与才华,体现在这个地方,有此则可以当领导当老板,没有则只配做业务做具体工作。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