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亲手记•入户那点事

(2012-02-11 22:47:10)
标签:

千家万户

情感

杂谈

分类: 农业经济运行
        2月11日,星期六。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在原公镇郑家坡村入户调研。所谓入户调研实则走访而已,一是把规定的表格填好,二是拉家常聊聊天,感受农民兄弟姐妹们所思所朌。
        农户是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村经济的市场主体,是农业发展建设的基本力量。农户的生产行为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也决定农民收入状况。小规模、高分散的农户生产方式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特色。这个特色是由土地家庭承包长期不变的根本制度决定的。
        郑家坡村有200多户人家。我们分头走访若干户。我们去了村长家、妇女主任家、杀猪匠老罗家,砙匠老郑家、种田大户老郑家、两个养猪专业户家。一般来说妇夫两人加1至2个孩子,三至四囗之家居多。大孩子为男孩的多为三囗之家,老大为女孩的多为四囗之家。村子里溜达看到不少老人,很少看到青年男女,说是出去打工了。我们走访到的几家中最年轻45岁。农户们对中央农村政策同声说好,对家家发展沼气利民喜于言表,对乡镇干部同声说好。这个村的村民很和谐,民风平和。在我们的追问下提到的多是发展缺资金,农户贷款难,信用社利息太高,建设养猪小区没有土地,种粮的生资涨价太快,生产市场信息能准确快捷等问题,我想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当作他们的期盼和要求记在本上、写在报告中、实践在行动中。
        我们第一个去的老郑家,妇夫俩有两个女儿共四囗人,大女儿在西安上大一,小女儿上小学。家里共种6亩地,其中2亩是帮朋友种的。朋友打工去了,地由他种也不用付任何费用和钱粮。小麦自己吃,稻谷看价格岀售,还种了点油菜和桔子。家里养一头母猪,前天刚产了10个猪仔。老郑有砙匠和厨师两门手艺,农闲时在汉中打工,家里的农活主要是媳妇操持的。家里主要的支出是孩子的学习费用,大孩子每月供300元左右。还有就是盖房子。加入新农合看病不用愁。全家的收入主要靠丈夫打工收入的3万元,其次是养母猪,估计可收入1万多元。种地几乎没指望有收入,化肥农药种子太贵赚不到钱,自己够吃就行。政府的䃼贴都拿到了,政策很好,虽然少也能贴补,因为少也就不清楚种类了。
       今天中午又去老郑家,不是工作,是吃午饭。昨天上午离开时老郑妇夫热情挽留吃饭,我觉得给人家添麻烦没有留。但老郑两囗子坚持要我们今天中午去,他说他当过厨师会做饭,他夫人做汉中面皮很拿手,热情邀请。恭敬不如从命,今日中午如约而至。因为我们几个组同志都来吃,老郑准备了一大盆面皮、一大锅莱豆腐、一大锅腊肉蒸菜,泼了一碗红辣椒,在邻居家借了小板凳、饭桌、碗㭈,摆满了院子。大家吃的很热闹很热乎,虽然天冷但就这顿饭吃的热乎乎的。人家老郑家真心把我们北京来的当亲戚当同志当亲人啦。
       饭后该走了却有点不舍不忍了。老郑已经忙活了一整天,我一抺嘴就走了,他们还要洗碗还家什打扫剩饭,费了工夫钱粮不说还搭了人情。人家图个啥呀?!按要求应该留下几百元的饭钱,可我思前想后这点钱会亵渎了老郑家对我们的真情实意。我只能把他们的情意亲情记在心里,化在对农民兄弟服务的决心里。我想老郑图的也许就是我们之间的一份信任,是对我们一份责任心的暖暖的期许。你也看看,当代条件下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么不"安心"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