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周过去了,时间过得真是快。这周我们学习了第四课What
is she doing?的前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处理了单词,然后导入了第一个句型:What
is she doing?导入部分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入的。我先让一个同学做一个动作,然后问一个同学,What is she
doing?引导其说出:She is
...然后让这个同学继续做这个动作,再问其他学生,让他们齐回答,接下来,通过几组这样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个对话的含义及其用法。之后是,第三人称复数:What
are they doing?首先,我安排两个学生都做跑步的动作,然后,问其他同学。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用:They're
running来回答。接下来,用跟上面同样的方法,再练习其他几组动作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后的二十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分别用单数和复数进行提问和回答。
学生练习的效果是一部分在课堂上理解了这两种句型。但我感觉很多学生还只是对我们做的动作活动感兴趣,而对句型掌握的并不是很好,也对要学的句型不是很了解。我想这可能是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不到位,两外,在板书方面,我做的也不是很好,有些乱写的太大了,擦了好几次。虽然句子和短语在黑板上都有呈现,但层次或者是顺序仍有些乱,学生练习时,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就不会进行短语互换练习。另外,我对这一部分,较为深刻的一点感受是,对于课堂情境无法导入的句型,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呈现,还有,对于新知呈现,要通过引入,理解,练习,操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能单单通过老师教几遍就让学生掌握,这个是不可能的。作为老师,要从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内出发。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
第二课时,进行的是let's
talk部分的学习。在这节课之前,先对句型的掌握进行了检查。然后教授对话内容,通过句读,词读,短语读,再句读的方式将对话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如:She's
=she is ;在操场上用in the playground.而不用on the
playground。总之,就是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程度,把新知识细节化,强化其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日积月累,逐步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