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我个人对丹田、命门以及打通任督二脉的理解

(2013-03-24 19:06:04)
标签:

体育

内家拳

太极拳

武术

分类: 武术
  对于练太极拳的人而言,气沉丹田和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并不陌生,但是说法都不统一:有的人认为气沉丹田只是武术的糟粕,有人认为气沉丹田是很简单的事情等等。而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更是玄乎玄乎的,几乎都、将其神化到一种神秘的境界。我个人认为,古人说气沉丹田是正确的,打通任督二脉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对其理解错了。
             很多人讲气沉丹田就是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我曾经问过自己的师傅“什么叫做气沉丹田”,师傅只是讲“就是呼气而已”。但我后来想想,有道理,但也不完全是这样。近代人曾经讲过:对气的错误认识。对气的错误认识。常见习太极拳者相互问有无气感。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昧。没有,则内心焦急,或于行拳中腹内鼓气,或口中嘘气,皆大谬也。真气,非我们日常所呼吸之气,乃是拳架盘走正确后,习者身体内外相合,由此在习者体内产生的一股能量流,给人的感觉与气相仿,故以“气”字表达之。心越静,则此气越为充盈。若有心御气,则气反奔腾,即紊乱也。故气感也罢,麻感也罢,胀感也罢,相吸之感也罢,皆属皮毛之相也,不可过分追求,应听之任之,以静心求中和为要。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走火入魔。“气沉丹田”既不是腹式呼吸,也不是逆腹式呼吸、更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
           现在我就讲讲我个人理解,人在运动以及物体运动时都是离不开中心,这个重心点,就在丹田的位置,而丹田的背后就是命门,就拿俯卧撑来讲,俯卧撑所锻炼肌肉关节非常多,推墙推人也一样,但都离不开重心,很多人互相对推时,都是以大力胜小力,推人都用不到腹部的力量 ,而用力用到最深也就是腰腹的力量,那部分就是丹田的部分,而再想用力就感觉很憋,好像自己明明还有力气,却使不出来;走路也是一样,但走路不需要腹部的力量,靠的是腿的肌肉、腰部肌肉以及脊椎骨的运作,但大部分人走路都是用大小腿肌肉,每走个几里路就开始大腿酸小腿酸,想坐坐。实际上,正常人都是在用肌肉在使劲,而没有用到自己腰部以及腰部以上的位置。
           这些原因非常科学的说法就是,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在退化,人的大脑进化了,但身体退化了,人从爬行动物变为直立行走动物,变化的就是脖子和腰椎,也就是形成了脊椎骨现在的三个S型(容易地说就是两个大凹,脖子上的凹陷以及腰椎骨那里的凹陷),用过去人的话说就是两大穴道(玉枕和命门)关闭了,所以上下的劲形成了一个断层。
           像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八极)和外家拳的最大不同就是练的东西不一样,即使是外家拳,到最终要走内家拳的路线。我师父曾经对我说过:“练拳就是练一条脊椎骨。”我曾经见过的一位高手,他自己就发明了一种功法,叫“大臂功”,其方法就是学习猿猴爬行的动作,练习腰胯。在日本剑道也有“猿飞之术”的秘法:传说爱洲移香斎教授信纲的第一剑术就是像猴子一样的攻击方式,而这个阴流的传统到后来背新阴流完全继承,即是新阴流剑术奥义的猿飞之术……老实说,拟态似乎是人作为高等动物的一种高明技术,用在武术上的次数不算少,猴拳就是其中之一了。练习猿飞之法以及大臂功都是为了打通人的玉枕和命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脊椎拉直,形成过去猿猴的状态。
           当人的两大穴道打开时,人就会力气非常大,柔弱女子都可以打倒壮汉。实际上人本身是有劲的,但是人们不会用劲而已。说到这里就得提到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的打通,现在我就可以简单的说了:就是人的上下劲合在一块,能够用人的整个身体在任意的状态下都可以发力罢了,更详细地说,就是人的丹田和命门都可以用上力气。
           关于任督二脉、气沉丹田,我都说了。这和练拳的关系练武的都知道,那下面就讲讲关于如何做到以上所说。
           首先就是打拳要用腰胯,更准确的说就是打拳靠的是胯部,基本要领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尾闾内收)做到,练拳的练一辈子都是练太极拳的三大要领,要做到先用胯然后再用手,手随胯动,但大部分人打拳都是胯跟着手动,甚至胯动都不动!关于具体的打拳还是要明师指点,很多东西不是几句话就说得出来的,练拳的具体毛病还是要现实解决,所谓对症下药。
           突然就想到了关于这些就把它写下来了,恐怕是有点乱,因为想到但并没有整理好思路,但细看应该是看得懂的把http://cnc.qzs.qq.com/qzone/em/e113.gif,本人拒绝练拳神秘化,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拳法而已,但它不是神化的产物,它也是实战的产物,什么人都可以练出来,但关键是否有人去 正确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