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基金股指期货信使沪深 |
分类: 股指期货 |
股市下跌不是(股指期货)“信使”的错
国泰君安期货 刘洋
“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我们对于行情走势的看法,还有对股指期货走势的看法,不也是如此吗,同样的市场,每个人的看法却不同。自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股市每有大跌,有人便第一时间想到是股指期货惹的祸。令股指期货“代为受过”。
其实,有一点本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基本面因素引发了4·19以来股市的持续大跌,而非股指期货的原因;然而有些评论却错误地将下跌原因归咎于股指期货。这种归因很容易给出,也很容易蛊惑人心,但是这种说法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截至5月7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2836.79点,相对于4月16日收盘3356.33点,下跌了519.54点,跌幅为15.5%。同期,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005,由4月16日收盘的3415.6,跌到了2897.6,下跌了518点,跌幅为15.2%。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走势一致,跌幅基本一致。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报道说,目前股指期货的投资者多是一些散户且均为纯投机行为。其实,这与我们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的感受正好相反。在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下,参与股指期货者多为“三有”投资者(有资金、有经验、有知识),他们绝非是股市里的散户,相反都是股市里的大户,他们在股指期货上并不盲目投资,而是相当的成熟与理性,所以这样,我们才看到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成熟与理性。
根据我们与投资者的接触来看,每个投资者都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做着自己认为“合理”的判断,每个交易者其实都是一个信使,通过交易各自报着自己的信息。于是价格在交易中形成,在某一个时点,认为价格高的人会去做空,认为价格低的人可能会去做多。在连续交易的过程中,期货市场起着价格发现的作用,扮演着“信使”的角色。
“哪里有花,哪里就有蝴蝶”,我们在和众多投资者接触的过程中经常感慨投资者的理性,以及他们对于机会的极其敏感:一些投资者敏锐地捕捉着市场中短线机会,一些投资者则密切地注视着市场有无非理性的表现,他们希望在别人的不理性中捕捉自己的赚钱机会。投资者真是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稻梁谋。
每天看着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叠加在一起的走势图,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股指期货的到来,给大盘指数带来了一个紧密相伴相随的玩伴。好比两朵浪花,欢笑着共同奔向远方。你且看,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是多么和谐向前的。两朵浪花,相伴相随,互相追逐,都在乘着同一大势向前。忽而期货领先,忽而现货跃前。也有时,一个表演,一个观望;反之亦然。
这就有如一首古诗的意境。说的是,有两个泥人,被打破之后,重新将泥土混合在一起后,又制作了两个泥人,然后两个泥人互相说:“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也许原诗说的是恩爱的夫妻。不过,股指期货的走势,和现货指数的走势,也有这种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这很好理解,就大的方面来讲,两者都是对同样的信息做着反映。我们常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体温计”,其实股指期货也一样,都起着一种“信使”的作用。但是信使报的消息并非都是好消息,当信使带来坏消息时,人们就容易将坏消息归咎于报信的信使,甚至想“射杀报信者”。
当信使带来的消息不好,人们倾向于谴责信使,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的。钢材期货上市前,我们就听到过国内某知名钢企领导对钢材远期合约交易的指责:“xxxx年,本来风平浪静的市场,由于远期合约交易连续下跌的扰乱,把整个现货市场也引向了暴跌。我们找不到其他任何下跌的原因”。其实,根据我们在市场的多年体验,有时我们深感市场投资者的理性,市场在某时的表现,令我们不理解,那只可能是我们自身认识不够,而非市场的不理性。不宜被操纵的规范的市场中任何不理性的行为,自然有追逐利润者去纠正这个偏差。股指期货这一信使,在美国87年的股灾中也曾备受指责,事后人们才渐渐明白过来——原来股灾是多年积累的基本面原因所致,冤枉了股指期货。如今有人又把国内股市的下跌归因于股指期货,不禁让人有一种“李代桃僵”的感觉。
被誉为金融期货之父的利奥•梅拉梅德曾说,有一个古老的诱惑是,当消息不好的时候,我们想要责备信使。但是这一诱惑是应该被拒绝的,因为信使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此外,我们还要明确一点是,股指期货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