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2012-02-29 22:06:14)
标签:

杂谈

幼儿园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我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个人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本人今年21岁,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还不到一年,这年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在从事多年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努力,逐步创新,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还举行过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二、现状分析: 

1、 优势: 

1) 经过幼教半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 

2) 随着年家长工作的开展,在家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和班中家长的关系比较融洽,部分家长也很体谅、配合我作为一名新老师的工作。 

3) 有好学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乐于接受教学新理念的冲击。 

2、不足: 

1) 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至今也只有年时间,就担任了小中托混合班的班主任责任之重大,缺少对混合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2) 校期间的学习中,我虽然学过一些乐器、舞蹈、手工制作等,可从特长的角度,我的艺术活动能力还不错。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以及从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情趣的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绘画、手工制作、弹奏等教学技能技巧还须进一步的提高。 

三、个人发展目标: 

1)尽快提高自己对混合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尽快了解、掌握混合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 

3)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4)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如:绘画、手工制作、弹奏乐器等。 

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混合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如何提问和对幼儿给予的信息适时有效反馈的思考实践。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适合本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4)幼儿园教师既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苦练各种技能技巧,把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如:教育教学观摩、教师技能技巧的评比和教案评比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5)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绘画手工制作和弹奏乐器的技巧,多参考专业书籍,使自己短时间内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四、三年总目标:

1.强化专业意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高自己。

2.结合自己现承担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配合园部,更好地服务并指导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发展达到园新三年规划预定目标。

3.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一名“骨干型”教师

措施

1.加强师德提高素养

认真学习《师德规范》,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积极参加园内的园本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使自己在园内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2.阅读好书厚实底蕴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获益匪浅,在这三年里,我将读与专业理论有关的书籍,认真做好读书摘录、写下读书随感;还要随时关注《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幼教杂志,了解幼教信息,开阔眼界,指导工作。 

3.提高水平反思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体会;多观摩优秀案例活动,多学习现有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4.研究课题提高能力 

努力撰写论文,争取获奖和发表,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同时,配合领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注重研究的实效性、资料的规范性、过程的扎实性、成果的有效性,争取在三年里有课题立项。

 

以上是我的自我成长计划,希望在园领导的培养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澧浦镇陶姚村中心幼儿园    王烨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