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魏《元怀墓志》

(2016-09-04 08:31:23)
标签:

书法

分类: 书法

北魏《元怀墓志》

http://s1/middle/62976b1fx8626229543d0&690

http://s10/middle/62976b1fx86262389fc49&690 

http://s7/middle/62976b1fx8626241cd646&690 

http://s16/middle/62976b1fx862624b57f8f&690 

http://s13/middle/62976b1fx8626259ee58c&690 

http://s3/middle/62976b1fx862627a96052&690 

http://s15/middle/62976b1fx86262832c03e&690 

http://s13/middle/62976b1fx86262933db1c&690 

http://s14/middle/62976b1fx86262a3738dd&690 

http://s4/middle/62976b1fx86262ab14093&690 

http://s2/middle/62976b1fx86262b0ccef1&690 

http://s14/middle/62976b1fx86262b77af5d&690 

http://s1/middle/62976b1fx86262bd34160&690 

http://s3/middle/62976b1fx86262c4d4342&690 

http://s4/middle/62976b1fx86262ceced33&690 

http://s4/middle/62976b1fx86262d827313&690 

http://s16/middle/62976b1fx86262e61303f&690 

http://s3/middle/62976b1fx86262ecc0182&690 

http://s12/middle/62976b1fx86262fa1385b&690 

http://s14/middle/62976b1fx86263049c52d&690 

http://s15/middle/62976b1fx862631acbe8e&690

    北魏《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无首题。青石质,志高81厘米,宽80.5厘米,厚19厘米。共16行,满行20字。志石完好,字迹清晰。盖已佚。1925年3月河南省洛阳城北张羊村出土。先归河南省图书馆,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志主元怀为北魏宗室,为孝文帝五王之一。魏孝文帝共有七子。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帝恪、广平文穆王怀。袁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恌,未封,早夭。《魏书·元怀传》:“广平王怀。有魏诸王。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令四门博士董徵,授以经传。世宗崩,乃得归。”传载极为简略,既无出生年月,亦无历官,葬年。而墓志所载,正可释疑。志载元怀“享年不永,春秋卅,熙平二年(公元517)三月廿六日丁亥薨。追崇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如故。”据此可以推知,广平王元怀,当生于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自幼被“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令四门博士董徵,授以经传。”世宗崩(北魏延昌四年)元怀已29岁,方的走出宫门。又据《肃宗纪》:“延昌四年(公元515)二月癸酉,以骠骑大将军、广平王怀为司空,八月己丑为太保、领司徒。”斯后未足经年,便已亡故。可怜元怀,短暂人生,除却宫中饱读经书,了无作为。
    该志书法,瑞秀劲拔,大字书写,为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所谓其佳,不仅因其出土较晚,未经损耗、剥蚀,锋棱清晰,而且还因其用笔秀劲圆润,结构宽博端庄,布局疏朗,意态雅正,将达极致。尤其在这种楷书中寓以动静,使得文字端庄而灵动,实为楷书之典则,使人不能逾越。其如,整篇文字从结构上看,上下结构者,在这方形字体中,或横划较长,或左撇右捺呈斜角,笔画的聚焦点常放在字的中上部,字下部的笔画空间呈金三角型,显得端庄稳重,表现出一种优雅的静态美,这是其一。其二,在左右结构的文字中,文字的构成呈左低右高的欹侧形,再加上左撇右捺曲势纵长,就愈发显得灵动飘逸,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美。这种能把楷书写得如此动静交融的功力,一般人是很难达到的。罗振玉《松翁近稿》评曰:“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所以,可以这样说,此志楷书,为以后隋唐楷书诸家树典则,足可为后人借鉴。

铭文:
    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乘轩里人。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体乾坤之叡性,承日月之贞晖,比德兰玉,操迈松竹,延爱二皇,宠结三世。姿文挺武,苞仁韫哲。量高山岳,道协风云。周之鲁卫,在汉闲平,未足称美于前代矣。享年不永,春秋卅,熙平二年三月廿六日丁亥薨。追崇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侍中,王如故。显以殊礼,备物九锡,谥曰武穆,礼也。及葬,皇太后舆驾亲临,百官赴会。秋八月廿日,窆于西郊之兆。惧陵谷易位,市朝或侵,坟堂有改,金石无戏,敬勒志铭,树之泉闼。其颂曰:老尚蕑嘿,孔贵雅言。于穆懿王,体素心闲。德秀时英,器允宗贤,践仁作保,履义居蕃。忠冠朝首,宠表戚先。勲规未半,背世茂年。生荣殁哀,休光永延。刊美瑶牒, 告幽玄。


书法风格

《元怀墓志》的艺术水平在众多魏碑书法中,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种。它不仅由于元怀的身世显赫,其墓志必然由一代高手书丹镌刻,还由于它出土较晚,出土后又得到了精心的保管,字迹清晰如新,保留了书刻的原貌。甚至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观察到笔锋毫颖的细微之处,觉察到书家书丹的运笔及转折提按。所以《元怀墓志》是一个便于欣赏和临习的极好范本。

《元怀墓志》的书法属于较为标准的魏碑字体,曾被称为魏碑的"馆阁体",它的风格和书刻与公元522年(北魏正光二年)的《张猛龙碑》极为相似,如两者中的"鲁"、"春"、"岳"、"年"、"之"等字,从笔画到结构,几乎看不出区别。由于《元怀墓志》和《张猛龙碑》的书刻时间相距不远,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两者由同一位书家书丹。对《张猛龙碑》历来评价极高,康有为说它是"正体变态之宗",但由于原碑石风化漫漶严重,即使是早期的宋拓本,碑中许多字已缺损,模糊不清,给临习带来了很大不便。《元怀墓志》正好弥补了《张猛龙碑》这个缺陷。我们可以从《元怀墓志》中,体会理解《张猛龙碑》等魏碑书法的用笔和笔画的特点。

折叠书法赏析

http://i9.qhmsg.com/dr/200__/t01278e5640dbff0532.jpg北魏元怀墓志(局部)图1《元怀墓志》的横画起笔时笔尖向上露锋,行进时中锋运笔,略向右上方倾斜,笔画充实饱满,有力度,收笔时有明显向下有力的顿笔(如"三"、"量"、"皇")。个别字的横画写成蚕头雁尾,像汉隶波状横画,形成一些有趣的变化(如"上")。

《元怀墓志》的竖画起笔大多也是露锋,其笔尖向左偏出,行笔向下转为中锋用笔,坚挺有力(如"山"、"卫")。字中间的竖画垂脚多为悬针竖,开成熟唐楷悬针笔法之先河(如"平"、"帝")。

http://i4.qhmsg.com/dr/200__/t015dd00fad0ef39870.jpg北魏元怀墓志(局部)图2《元怀墓志》的撇、捺写得舒展、飘逸、大方,伸展得有些夸张,这和《张猛龙碑》的风格相同(如"春"、"美"、"文")。走之的捺画起笔较重,捺笔也重,捺后拖出长长的笔锋,显示出一种力度(如"之"、"道")。

http://i6.qhmsg.com/dr/200__/t019c58c9fbbeee60e4.jpg北魏元怀墓志(局部)图3《元怀墓志》的点画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是其书法闪光处之一。并列点("位")、上下点("于")、对称点("堂")都写得干净利落、有角有棱,并且上下左右呼应,顾盼多姿。还有把点写成变形点,更显出变化,如"无"、"崇"的点拉长,写成短画。更奇特的是把有的字下部的八字点写成撇和捺,伸出长脚,生动可爱,不落俗套(如"六"、"黄")。

《元怀墓志》的竖钩、横折钩、戈钩等钩画挺拔有力、斩钉截铁,可以从细微处看到这些钩画起笔另写的痕迹(如"丁"、"有"、"宣"、"或")。

《元怀墓志》的字体结构也很有特点,就是险中求稳。横画竖画、大撇大捺以及点画钩画夸张的穿插点缀,整体字都给人以稳如泰山的感觉。特别是笔画较繁多的字,笔画上下左右穿插避让、浑然一体,更是作了精心的安排,妙不可言。笔画交错,不嫌拥挤,非常和谐,这正是书家的高明之处(如"姿"、"汉"、"雅"、"懿"、"谥"、"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