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论中锋行笔的方法

(2016-07-27 13:40:14)
标签:

书法

分类: 书法
简论中锋行笔的方法

     

     元代书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说用笔乃书法之本,这个亘古不变的根本便是中锋行笔。然吾学书年余,终不得其解,经征询他人及查阅资料,恍有顿悟,于是作一简论,以慰同道。

     一、中锋用笔前提

 1、正确执笔:

 唐太宗论执笔法:“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要求执笔要正,所谓“正”是说:动笔前笔杆于三维空间内与四方垂直,利于运动时笔锋向各方出发。运笔后为保证“万毫齐力”的用墨效果,笔杆反向倾斜于走笔的方向,但笔杆和笔锋指向构成的纵向平面仍垂直纸面。即笔杆在纵向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内方向倾斜,越出此面为病。

2、立锋走笔:

立锋走笔是让“笔锋时刻站立着行走”。就是利用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使、转等笔法,以及笔锋的自然属性:弹性,达到每一次转换笔势和走向时,都把笔锋调整到没有任何方向,保持笔锋的相对中正,为下一步的中锋运笔创造条件。

3、恰当用笔

根据不同书体确定用笔的程度和分寸,即书写时使用几分豪。将毛笔“笔锋至笔肚”间距离平均划分为三等份,一等份为一分豪,二等份为二分毫,三等份为三分毫。通常:瘦金体用一分豪,欧、柳用二分毫,颜体用三分毫。做到书写时下笔与用力的恰当。

二、中锋用笔方法

 清末书家杨守敬在论及中锋用笔时,提出“八面出锋”,是谓中锋的妙语,道破了神秘笔法的玄机。中锋用笔的方法便是“锋出八面”:根据不同笔画的不同走向,使用不同毛笔的锋面。

 如何能做到锋出八面?此乃“中锋用笔”的关键。

1、锋面划分

 将笔锋的平面走向,粗略分为八个方向,即八面。书写时采用的不同的面,而非单一采用某一、两面。

 如图:(1)。

            http://s3/mw690/59eb035agdccfd357b5e2&690

2、中锋用笔

书法任何笔画皆从“点起”或叫“点出”,从侧锋落下形成的“点”转化为行笔的中锋是讲述的重点。

     方法一:捻管转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调峰时保持笔尖位置不变,通过手指转动笔杆调整笔锋走向。“横、提”逆时针转动笔杆,“竖、撇”顺时针转动笔杆,促使笔肚与行笔走向同。“捺”画不用转动。此过程走笔使用的锋面,与起笔点画使用的锋面相同。此法优点是:转换方便,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不停转动笔杆,影响笔力和速速,笔法也显单一。

以长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逆时针捻动笔杆,使A面转向右边,用A面中锋行笔。

简单的说,就是切笔后侧锋带笔,然后转动笔杆走向想去的方向。简称:点,带,转。

     方法二:提笔折锋(纸张空间范畴内运笔)。

落笔成点后将笔锋原地略提,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迅速“顿笔折锋”向走笔的方向。“横”折向正右,“竖”折向正下,“撇”折向左下,“捺”折向右下。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此法优点是:用笔有力,转换迅速。缺点是:提笔的程度难以把握,容易出现类似横画笔头出尖或落肚的现象。

以长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于点画原处(不离开点画)略提笔,再迅速顿笔折笔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简单的说,就是提笔后使笔锋没有任何方向,然后再顿笔折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三:翻笔调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也叫腕转调峰,即让笔锋从一面直接翻向走笔的另一面。利用腕部的灵活转动,保持笔尖位置不变,不用提笔原地将笔锋向外(远离怀部)或向内(倒向怀部)推送,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笔锋自然变化成中锋走向。横、提笔锋向外(或上)推送,竖、撇、捺笔锋向内(或下)推送,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此法优点是:行笔干净有力,转换迅速。缺点是:行笔开始部分容易形成侧锋用笔。

以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自点画原处向外(右上)推送笔锋,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促使笔锋自然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简单的说,就是保持锋尖位置不变,略提后按着笔围着锋尖画圆,利用手腕运动转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四:衄挫调峰(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衄有笔锋上下、左右来回揉动、转动的意思,挫有笔锋突然逆势而行或笔锋向上或向左轻轻一挤为行笔快速转向做准备。即起笔后,横画用指关节灵活地使笔锋不断上下微微提按揉动,竖画让腕左右来回微微提按扭动或提按转进,将笔锋调整成中锋后,再中锋行笔。

简单的说,就是下笔后在与走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来回揉动笔锋,将笔锋调整成中锋,而后走笔。

本人向书家推荐二、三种中锋用笔方法,因为节省书写时间,能够提升书写速度。

三、笔法书理总论

实际笔法的本质就一句话:起笔和收笔后如何将笔锋“扶正”。起笔后扶正笔锋,目的是保证接下来的中

锋行笔;收笔后扶正笔锋,目的是方便下一个笔画的起笔。

啰嗦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本人也不会,所以众位客官只能是理解理论多加练习。总之,笔法的“王道”是

中锋用笔,侧锋辅之,用笔的要求是“锋出八面”,调锋的手段是学习的关键(内行称功夫),熟练的标

志是书写时能忘记笔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