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有关拖延症的反思与总结(一)
(2011-12-09 10:46:50)
标签:
转载 |
最近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专门讲拖延症的书,作者是日本人。
我看的是翻译成韩语版本的,《언제나 미루는 당신이 지금 당장 행동하게 되는 50가지 방법》,从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让总是拖延的你马上行动的50种方法”。
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版本的,总之是很不错的一本书,看来作者是专门搞心理研究的。比较喜欢日本人的书,条理逻辑都很清楚,没有废话,每一小节结束都大部分还会配一副总结图之类的。
这次打算对照着书中的条目好好反省下自身。
虽说有50种办法,但更多的是侧重分析,并不是说应该怎样怎样做,加上有部分重复的或者是不是我的症状的,我就略过了,直接对照自己有同感的或者觉得重要的,翻译也是我根据文章内容意译过来的,如果可以,以后打算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我想翻译的书太多了。先着重眼下好了:反省开始!
1.不要期待未来的自己。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心理倾向,会觉得以后的自己会更有能力,更优秀,所以什么事儿都推给以后做。但实际上,只有真正等到以后,才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重现现在的状态而已。就算现在不能马上做,也要为将来能马上行动而做好准备工作。
筱逸:我有时候就经常会有这种想法,什么都觉得下周做,等到下周就有时间了,等到假期做,等到假期就有时间有精力。
经常会计划一大堆的事儿留给假期,但是每次都只有到了假期才发现,又会跟之前在学校那样懒,不想做,结果又往后推,说假期在家经常会有同学来找我或者说妈妈要拉我逛街,没有时间好好学好好做想做的事情,就这样事情就一直被推下去。其他很多小事也一样。
所以下次自己再这么说,就一定要反应过来这是句谎言!不要寄希望于未来的自己,就算是真非得留给以后的自己做,也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全,以便于到时候着手就能做,比如,我打算暑假学日语,捡英语,发文章,练听力等等,我就先把要学的日语教材都借好,定好要看哪些,英语要干些什么把对应的听力什么最好都下载好,拷在mp3里,发文的网站都存好确保第一时间就能打开,要听哪些听力定好准确的题材系列,把网站储存好,一打开就能听,等等,不然的话,到时候又会偷懒,说到准备的细度,待会儿会说。
2.讨厌从电视机面前起身的话……
我们不愿意离开现在“舒服的环境和状态”。就比如减肥,要减肥的话就要忍住不吃想吃的东西,就要逼迫自己运动。现在的状态虽然有点肉发点胖,但是没有上述那样的痛苦。因为不想离开目前这么舒适的状态,所以要马上行动就变得很难了。
所以先要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抛掉快乐”这件事,现在起,关掉电视,只要想关掉电视这件事,不要想是因为要工作而关掉电视,重点核心是集中在“用遥控器把电视关掉”,不要想其他的事,接下来的事儿接下来再去想。
筱逸:我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不愿意关电脑关电视,想想接下来要学习或者干其他的就更懒得起身,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一天,两天……半年……,不想再这样浪费下去了,集中于摆脱目前的现状,不去想下一步!
3.了解现状,预测未来
我们都有不愿意了解现状的倾向。又有想要了解现状的欲望,于是,这两个心理就开始打架了,人一矛盾的话,就会行动不了。就像讨厌站上体重计的心理一样。
当然,比起了解现状更重要的还是预测未来,如果不对前路进行预测,那么了解现状也失去意义了,就像设定支出预算比现状还剩多少钱更重要一样。
不要想当然!面对现实。预测未来。
筱逸:比起不爱记账来说,我更不爱花时间去写支出预算,有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每天坚持记账,但钱还是用得很飞快,也大概看过钱都花在哪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去分析,更不想去写预算。其实要想理财,支出预算才是最最重要的,光是记账又有什么用呢?不去分析不去看的话,对于未来没有任何帮助,消费也不会有任何的改进。很多事情都是那样,如果你不反省的话,记录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所以,先写支出预算,而且这个预算不是做样子的,既然写了就要认真对待,好好执行!其他情况也是,一旦发现自己不愿意面对事实时就要打起精神来,提醒自己一点要去面对,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
4.不要打包成一团,把过程分解再分解(重点!)
我们的大脑喜欢“打包”,把什么事都压缩打包成一个团,明明要做的事有很多,比如,“要先搜集相关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组织文字,制作ppt,简化语句,排版,背稿子,练习等等”,但是大脑不会这么想,它只会把这些压缩成一句话:“准备ppt发表”。
像这种打包的话,实行起来就会很困难。尽管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记起来也方便,在计划本上写起来也简洁,但是一旦要实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很难。看看手册上整整齐齐列着的是不是有“旅行”“整理房间”“创业”等等这些类型的?但实际上这种状态下肯定不会有很容易就可以实行的念头吧?还有些不可能的事也会打包起来,就像可能的事情一样。尽管大脑很喜欢这种包装好的条目,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形式会影响我们马上行动。
要想可以实行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话分解,一直分解到马上就可以着手做可以马上行动的程度!养成了分解的习惯的话,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行动派了!
比如说要运动,运动的话就有很多种,先定好我的运动方式是跑步,然后想现在马上能做的事情,发现最应该先做的事情就是买运动服和运动鞋,所以应该上网了解要买怎样的运动鞋和运动衣,这件事的话,不就马上就可以做了吗?
所以,发现无法马上行动时,不要就那么坐着想有多迷茫,马上把事情分解。
筱逸:我觉得这点真的是十分十分的重要,有很多时候我之所以会把事情拖延正是因为一想就觉得很麻烦,而击破这类事情的办法就是:认真分解它们,把它们分解成很小很小的步骤,写下来,然后一条条去做就行,做一条的时候不要想太多!所以分解的这个步骤很重要很重要。
比如说,我要准备明年七月份的日语一级,对于日语实力还很不足的我来说,光是想着难啊迟迟害怕不敢开始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应该定好时间计划表,现在离考试还有七个月,刨去部分假期周末什么的时间,算出具体能备考的时间,划分区域步骤,比如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先过一遍语法词汇书什么的,什么时间内看完什么书,什么时候开始做题等等;(就像当初准备韩语高级那样)列好后,统计需要用到哪些东西,教材模拟卷什么的,还有听力是重点要强化的东西的话,听力应该怎么训练,步骤就细化多了选定教材和听力资料了,是不是就可以马上问同学或者上网查了?
看,然后一步步慢慢下去,先查好原来日语一级有一套教材特别好,于是先上图书馆网站上查,发现有,去图书馆借好,没有的话,就去书店或者网上买,就好了,然后就等着书送过来按计划一步步走就好了,然后听力教材也马上定好,上沪江日语搜索了有关日语一级的节目,选定几个,等着假期一开始就每天按部就班听就好了,看,一个很难挪步的事儿马上就非常顺其自然的开始了。
其实之前纠结得快要死掉也不是没有道理,大脑把这件事打包成“准备明年七月份日语一级”一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却忽略了一些内心心情,现在水平以及难度等等,所以分解任务是最好的办法!接着用这个办法去分解我的减肥计划等等,勇敢去面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