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从课文出发!
提到孩子的语文学习,当下最热点的教育词汇就是“语文素养”,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如何能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因此要想提升语文素养,除了在完成规定的语文课程学习外,还需要让孩子多写字、多读书、多表达等,注重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其中就有一个简单易操作而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好方法——诵读课文。
诵读如此重要。
翻一翻语文教材,在许多课文下方,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些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背诵课文等。古语有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诵读是多么重要。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诵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熟练的诵读,是对新课的预习,对已学课文的巩固。同学们用心、动情地朗读,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把感情表达丰富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学习,使书本知识得到内化,在朗朗书声中便自然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性情,传承了文明。因此,语文学习中必须重视诵读,要加强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诵读要选对作品——课文。
孩子要从小养成诵读的好习惯,最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坚持诵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感,目前所有学生使用新编的统编版教材课文就是最佳的选择。
一是,统编语文教材本就是一套系统、标准、权威的诵读素材。教材中有优质的课文、中华经典文化等一系列丰富隽永的诵读材料。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巧,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二是,教材本身就是联系教与学的中介,也是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课文中的价值取向是最鲜明、最集中的,教材篇目体系设置已涵盖“热爱祖国”“个人品质”“生态文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因此,以课文为抓手,可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诵读是讲究的。
诵读应该大声地、正确地、用情地读,读活文字、读出画面,用声音诠释文字的魅力!
大声,不同于默读,大声把看到的内容念出来,就不会容易走神,再对声音进行抑扬顿挫地处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个人魅力。
正确,具体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回读、不读破音等。这是要练习朗读的能力,培养认真的习惯。
有感情,具体是指: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好像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一样,体会人物的情绪,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自己的声音之中。
诵读要选对辅助工具。
语文课堂上,不少学生在诵读上存在问题:不会断句、不会重读、轻读、多字、漏字、拖音……有些学生读课文可谓有口无心,即使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示范朗读,但也会由于时间、学生认知水平差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诵读的效果不是很凸显。因此,现阶段教学中,加强对诵读的指导训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规范的诵读,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家长的悉心辅导,更离不开自身的精准自学。这时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套与教材课文同步的诵读指导图书——《小学生诵读》,该套丛书由晨光出版社邀请国内教育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语文教研员组成研发团队,依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广泛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该丛书坚持立足课本、深耕内容、以读引学的编写理念。通过对教材课文规范性诵读指导和中华经典内容系统解读,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可供学生每日诵读、家长轻松辅导、教师日常教学及研究使用。
“小学生诵读”系列丛书按照分年级的模式编排,对小学阶段所学生字词、句子和文段进行整合,结合创新性诵读符号进行了详细的诵读标注,并有边栏讲解,同时在每一篇诵读素材旁边均设置了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收听由专业播音主持人录制的诵读范本,也可进行在线交流。丛书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生字生词识记(厘清重难点字词);重点语段的诵读指导(传授诵读时的语速、语气、断句等技巧);传统文化的主题延伸(设置红色文化、国学经典背诵,诠释中华经典文化);“语文园地”的积累运用(如“日积月累”“读一读”等课程要求)。本丛书做到了系统梳理教材,落实背诵要求,加强知识迁移,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诵读指导中,我们既关注了单元、册次的不同阶段,也关注了年段的要求,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体现了诵读的阶段性、连续性,形成序列,螺旋推进!
经典的文学作品,只有多读多吟,才能品味出语言的味道,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体会到读书之乐,收获学习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