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
(2024-03-10 15:57: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
在我的家乡,正月月尽晚上,素有燎疳的习俗。“燎疳”这名目,听上去虽然有点怪。但“疳”,既是一种病,所谓的燎疳,意思就很明了了:便是用火燎去疾病,燎去晦气。这“疳”一“燎”,新一年的工作生活,也该尽如人愿了吧。在家乡,燎过疳之后,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一次完整的燎疳,大体得走三个程序。首当其冲的,便是割燎疳用的蒿草。通常的情形是,月尽这天,男人们带上镰刀和绳索去野外割蒿草。割蒿草是有窍门的,要专挑那些高大粗壮的割。这样的蒿草,烧起来火势大,火焰高,是红红火火的好兆头。等蒿草割得差不多有一大捆,人都快拿不动了,就用绳索捆成结结实实的一团,背回来堆放在大门口。这时候,大家总要在心里暗自攀比,看谁家的蒿草割得多,摞得高。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蒿草堆得最大最高的人家,运势似乎会更好一些。在男人割蒿草的同时,女人则要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将家里杂乱的什物和角角落落的灰尘都清理出来,扔进蒿草堆里去。
接下来,就该燎疳了。天刚一擦黑,家家户户的门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蒿草就该发挥作用了。有些人家还在蒿草里放上了炮仗,大概是取赶跑一切牛鬼蛇神之意吧。一切准备就绪,家家便全员出动,围蒿草而立。于是,村道里便挤满了男女老少。这时候,早有性急的人划着了火柴。那经冬的蒿草干透干透的,一见火星子,立马“呼呼呼”地燃烧起来。这边火光一起,那边立刻紧随其后,人群一下子就喧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评说着火势的大小。一时间,蒿草“哔哔啵啵”的燃烧声,炮仗“咚——咚——”的爆响声,夹杂着男女老少的嬉笑声,一下子让村庄变得红火热闹起来了。看着熊熊大火,想着火光带来的新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大家你说我笑,瞅东家,看西家,看谁家的火焰最高,火光最亮,火势最大。这时候,整个村子被照得红彤彤、亮闪闪的。连同围火而立的人,都被照得满面红光。这种全村人一齐燎疳的浩大场景,便如篝火节一样喧腾而热闹。它使每个人都心潮翻腾,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之中。
随着火势的蔓延,整条村巷火光冲天,人声鼎沸,把燎疳引向高潮。事实上,燎疳真正的高潮远不在此,而在于燎疳的最后程序——“跳疳”。所谓“跳疳”,即从正在燃烧的火堆上跳过去。据说,跳疳,可以祛除所有的病痛、苦难和不快。于是,等火势稍微变小一点,就有胆子大、腿脚灵便的人率先从火堆上一跃而过。不管火势还有多大,有人带了头,马上就有人紧随其后。一来二去,家家户户门前的火堆上,就都是争先恐后跳疳的人。人们以这种方式,祈求消灾除病,祈求平安健康的幸福生活。
有时候,人们还将锅灶用具、床上用品,甚至出门在外的家人用过的衣物拿出来,或者念着家人的名字在火上跳来跳去,更有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小孩跳疳的。一句话,人们希望以这种方式消除一切晦暗、不好的东西,讨个吉祥的好彩头。大家围火而跳,从东跳到西,从南跳到北。高兴起来,跳了自家的火又去跳邻家的。这样一来,村子就变得更加热闹、喜庆了。只可惜,时至当下,农村的住户越来越少,那种全村人围火蹦跳、说笑的场景,也渐趋淡化了。
又到一年一度的燎疳节。傍晚时分,听见远远近近都响起了鞭炮声,我赶忙穿衣下楼,想寻觅一处燎疳的所在。出了小区向东,走了不过千余米,正好赶上有人堆好了蒿草,将撕下来的对联放在蒿草底部引燃。当火光燃起的时候,周围一下子围拢来不少行人。看着燃烧的大火,大家便喜不自胜地谈论起以往燎疳的情形。等火光变小,就有人带头从高高的火焰上跳了过去,我也拼足力气开开心心地跟着跳起来。我相信,这一燎,一定会燎去所有的晦暗和烦恼,带来健康、平安和快乐的好运道,带来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值得一提的是,燎疳这天,家乡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炒豆子,炒面疙瘩吃。我想,这大约也是人们把“燎疳”也叫“炼干”的缘由吧。自然,这些炒食里,寄托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人们坚信,“燎疳”之后,新一年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