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凋零
(2022-10-21 21:3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
我是一个感觉迟钝的人,在意识到季节的风向骤变的刹那,忽然生出要用树叶做贴画的想法。说干就干,来到一棵高大的玉兰树下,发现脚下的台阶上已然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落叶。那是些看起来很黄很亮的椭圆形树叶,摸上去很厚实,也很硬挺。它们大多是刚刚从树上飘落下来的,似乎还带着树的温度,呼吸着还算温煦的空气。可是,它明明已经离开了供给活命的母体,断绝了输送养料的一切来源啊。我拿起一片大一些的叶子,用食指和拇指拈住叶脉的根部,搓了好几个来回。仔细看时,这叶子背面的叶脉非常粗壮,非常挺括,也非常清晰,但叶面上的叶脉却影印模糊,给人一种渐次虚化的蒙眬感。像是经过晕染的花布,每一条叶脉都与叶面杂糅为一体,不像叶背上的那般泾渭分明。其时,叶子上还残留着最后一点儿水分。正是这残存的水分,使人感觉它依旧鲜活。仿佛一个出差的人只是暂时离开故土和亲人而去外地办点事,过几天就会回来一样,但它的颜色分明已经发黄。我掂量着这片叶子,它的身量很轻,这让我想到“骨瘦如柴”这样的字眼。我还发现,黄色的叶面上布满了绿色的花点,不是很明显,但却的确是有的。这又仿佛一个人,面部生了很多斑,影影绰绰的,不甚分明却影响美观。我忽然想:每一片叶子的飘落,都是因为其自内而外的养分缺失才渐次败落的。就和我手里这片刚由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一样,在离开母体前,它一定有过痛苦的挣扎,有过无奈的依恋,也一定不甘心仅仅经历了三个季节的生命就这样草草了结······是啊,但凡生命体,不管是长是短,谁又愿意悄没声息地遁入尘埃呢。这样的联想,让我对落叶增添了一份悲悯和同情,也让我对眼前这飘忽的生命多了一些敬畏和怜惜。
想起要做的贴画,我俯身捡起另外几片落叶,一一看过,果真发现,一片和一片枯萎的情形各不相同。正如”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那样,这些枯叶也枯得形态迥异:它们有的边缘腐烂,有的叶柄干枯,有的呈现斑斑驳驳的褐色,有的破损不堪,有的叶面上千疮百孔,像是遭了炮弹的射杀······就连刚刚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这一片,半边干裂的痕迹也触目惊心。此时此刻,我有些黯然神伤了:都说叶落归根,可这些落叶实在太可怜了,它们用稚嫩的鹅黄妆扮过春天,用饱满的翠绿葳蕤过夏日,用茁壮的墨绿靓丽过秋天,缘何偏偏要错过一个蛰伏的冬季?
可是,我忽然就恍悟了其间的禅机:表面看,落叶是枯萎,是凋零,是死亡。实质上,每一片叶子在化为泥土之前,都经历过风蚀雨淋、日晒霜冻的摧残和季节的无情威逼。它们在饱尝苦难之后,不得不告别母体走向凋敝。也许,这就是生命体必经的磨难和淬炼。惟其如此,这凋零的生命才有了荡气回肠的炫舞和义无反顾的奔赴。你看,自生命诞生以来,它们曾在高高的树上抗住了春寒料峭,经历了暴风骤雨,又承受过秋的肃杀。最终,耗尽全部精力。可即便飘落,也要以最美的舞姿、最清脆的回响归于根基,了却“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愿。原来,它们是饱经沧桑而顽强不屈的战士,是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愿放弃的强者啊。
我由此想到了人,想到和树叶一样的人的生命。我们来到这世间,不也是一片孤独的叶子吗?在尝尽生活的万般滋味之后,不也得形单影只地离开吗?其实,只要是生命,就必定有生有死,生的喜悦与死的哀伤在自然界循环上演。这期间,谁不曾经历过生存的重重考验?万物有情,万物亦相通。生命的真谛就是一代代沿袭的过程——沿袭上一代的欢喜,也沿袭上一代的苦痛。因为,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既如此,我们就得像草木一样,明知会凋零飘落,也还要春天发芽,夏天疯长,秋天告别。这是草木的宿命,也是草木的使命和活着的要义。
既如此,我们与其哀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如过好当下,让有限的生命活得丰盈而朗润。只要心中有光,又何惧岁月荒凉?相信,有这样的信念支撑,我们一定会无悔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