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友“杏仁”先生

(2022-08-07 08:53:05)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物风采

      认识孙蔚斌,缘于“白水——扬中两地作家协会结对”活动的开展。初次相见,只感觉他文质彬彬,颇有修养。及至听了介绍,才知他是江苏扬中人,去年9月,因援陕挂任白水县医院副院长一职。后来得知,这次两地作家结对活动,正是由孙蔚斌先生发起的。令我肃然起敬的是,他还是一位医生作家。在我看来,大凡医生,除了做事认真,还多了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这,是我尤其尊崇医生作家的缘故。

      活动结束不久,白水作协去朱家河煤矿采风。机缘巧合,有幸与先生同行。因相谈投缘,便互加微信,第一眼看到他的网名,立刻增加了我对先生的敬意:身为医生,以“杏仁”这味中药做网名,其志向不言而喻——一定是取其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之意。正琢磨间,有文友听说先生是治疗皮肤病的专家,便急不可耐地咨询起自身的“微恙”来。先生当即察看并解疑答惑,态度十分亲近。这一细节又加深了我对他的好感:想一想,二人素昧平生,何况,“患者”在采风途中提出就诊要求,实在有点不合时宜。可先生并不在意,不但爽快答应,而且这般平易随和,怎不令人钦佩有加?

      过了几日,有朋友相约。赶去时,见孙先生已在其中。一回生,二回熟,我们的谈话就更无拘无束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他出生在医生世家,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如今,已有近四十年临床经验,是扬中市人民医院工会主席、扬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学会理事。

      聊及医生这个职业,先生无比欣慰,言说能成为一名医生,深感荣幸和自豪。由此,他讲起了乘高铁来白水挂职途中发生的一件事:忽然听到广播里急寻医生的紧急呼叫,先生第一时间赶了过去。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昏倒在地,他二话不说,赶忙采取急救措施。一阵忙碌,患者渐渐恢复了意识。问诊之后,孙先生心中有了数,给患者做了更为详细的检查,吩咐患者多休息,还把自己带的牛奶给他喝。列车员和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一再对孙先生表示感谢,可他却说:“不用谢,要谢就感谢医生这伟大的职业吧。”

      挂职不久,有位患者前来求医,言说罹患“过敏性皮炎”,久治不愈。先生仔细察看之后,发现患者得的是“恙虫病”。医生看病,就怕误诊,一旦确认了病情,对症下药,很快就手到病除。经他治疗后,只两三天工夫,患者就见效并逐渐痊愈了。还有一位患了”红斑型天疱疮”的患者,不幸又得了”疝气‘’。因其长期服用激素药,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外科医生很纠结:病人能不能手术?激素能不能减量?可不可以使用补片?如果手术,一旦引发过敏反应,自己就得承担风险。可是,患者的病得治啊。外科医生几经斟酌,请孙先生会诊,先生经过仔细研判,反复沟通,果断建议不降激素量,不使用补片,采用传统修补术,有效降低了风险,成功为患者做了治疗,病人恢复得很好。

      可贵的是,先生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还是一名富有管理经验的好领导。这从他挂职近一年来的工作实绩可以得到印证。

      说来,先生是一个工作狂。初到白水,就一头扎进了工作。通过一星期的观察、调查、交流与走访,他撰写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主任》和《新形势下医院管理与发展的新思考》论文,对团队短板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他制作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课件,对推动医院整体工作的提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看到医院文化氛围薄弱,他立刻提议并协助医院成功创办《白水县医院院报》,给医院输入了文化宣传的新鲜血液。

      为了充分发挥援陕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医院之间的绿色通道,开辟通畅合作的交流平台,他不仅把扬中医院先进的理念和诊疗技术无私地传输给白水同仁,还联络白、扬两家医院建立起外科和护理专科联盟,促进两院学习和学术交流,利用互联网开展查房和会诊活动,推动合作走实走细。

      当然,作为一名资深医生,先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几次带领年轻医生前往渭南市医院学习交流,参与志愿医生与各乡镇卫生院骨干切磋交流。而他个人亲临一线讲课,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拓展业务,他还建议健康体检中心走进企业“雁中制衣有限公司”加强院企协作,为六百余名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讲座。他还亲自下乡为中小学生体检。并对体检中心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转变观念,优化流程,注重细节”的工作思路,为科室做了“寻找金钥匙, 实现健康梦”“阅读·观察·思考”的主题讲座。

       谈及写作,孙先生也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看来,文学、医学都是人学。他的散文集《水墨悠悠》就影印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文思考。自挂职以来,他对白水“两山一湖”景观和“四圣文化”尤为关注,如饥似渴地了解当地的历史风情和民俗文化。他创作的《云台山的山沟沟》《初访富平》《向着雁飞的方向》等散文和现代诗,视角独特,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被刊登在《渭南日报》上。

       生活中的孙蔚斌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而又孝顺体贴。来到白水,因为工作忙碌,他把对家人的挂念深藏心底。去年冬月,老父亲过八十八岁生日时,因不能回家庆贺,他就写信给父亲。在信中,他与老父亲“亲切”“攀谈”,回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以及获得镇江市“书香家庭”“最美家庭”时的开心幸福,更有对庆祝父母“钻石婚”场景的美好记忆。信中,还提到了父母对自己来白水的牵挂和不舍。其浓浓亲情,拳拳孝心,无不令人潸然感动。 今年春天,老母亲住院。妻子一人既要照顾小孙子,又要服侍老人,肩上的担子很重。而扬中突发的疫情,又使母亲痊愈后不能回家,妻子为此忧心忡忡。非常时期,先生对家人无比牵念却鞭长莫及。无奈之下,只好请扬中的同事帮忙做好安顿,让妹妹多挑些担子,他才得以安心工作。

       一天夜里,他半夜梦醒,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禁不住提笔给儿子写信。他把这当做是“父子之间的促膝谈心”,这种亦父亦师亦友的亲和力,让我看到了深藏在先生内心无比温暖的情愫。他以娓娓道来的语气,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与儿子分享,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情潜移默化着孩子的性情。他的家书不长,却很打动人。

       这,就是我认识的孙蔚斌——“杏仁”先生。 作为医生,他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挂职院长,他高瞻远瞩,始终着眼于医院的宏观发展;作为作家,他以朴实的文笔记录生活,歌颂真善美;作为朋友,他真诚、坦率而又善解人意 。一句话,“杏仁”先生是一个值得钦佩、敬重和相交的人。

       愿以先生为楷模,学做“杏仁”一样的人——虽则普通,却有不可小觑的大用场;虽然平凡,却福泽他人,苦尽甘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沸腾的沟谷
后一篇:思念无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