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珩与候仙园

(2011-02-09 09:07:53)
标签:

杂谈

                                   高珩与候仙园  

   候仙园是淄川境内著名园林之一,据淄川县志园林记载,唐梦赉曾作《候仙园记》一文,淄川邑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可知,候仙园,离我村(今淄川大窎桥村)西北二十里余,引河水环园四周,以闸蓄泄,圆方二十余亩,藤架花篱,掩映曲折,凉亭火奥室,布置随宜,有牡丹二百余株,他花称是,蓄水即深,有怪潜藏,仆人子浴其中为所害。竭水取视,忽黑风起,滚滚向西北区,…。

   候仙园地处今周村萌水西箕山(簸箕山)东南麓,原淄川县西北乡旧明水乡东道开村与西道开村之间,清朝末毁灭,恢复耕种,遗迹无存。据唐梦赉候仙园记记载: “萌水西,其山东麓,是为候仙园。园北旧第弘丽,园南为溪。道开村诸泉,由琐石岭东注。溪南为山,东西延亘数里。入园门高桧扶立,缭迎春花蔓为壁,循桧南行,花林绿天,出连翘棚下,一夜合树离立松间。西出候仙轩,崇台四级,短垣绮窗,如处士居。轩北一石如叠云对峙,湖石参立,葡萄老蔓成株,蟠石上松间,短长下缀。杆西迳为桧林,虬七藤蜿蜒,重云密布,竟日为荫。北一石屹立,仿佛似海上蓬莱割来一片地,但不闻流水淙淙耳。近西杂花,外女墙临深涧,因为涧为沼,危桥横渡,往往凭藉而过,犹恐坠也。桥上南望小亭,出园外,桥北青桐扶疏荫水台。台北修竹葱祷葱茜,别起重楼。从他径入,度桥北折,芙蓉亭岿然浓阴中。南起竹台,溪光入座,西立一石,与桧林石伯仲。小山出墙外龙爪槐下,石几列坐,凤凰、长白诸峰,朝霞夕霭扑人衣袖。山下老柳数围,欹倚撼风。石内芙蓉一株,凌空起亭上。西北编为柏墙,为芍药径,径外牡丹五十余本,是为沼之。西北.一门临竹开,石级入门,高楼对壑。楼西径折为南杆,与芙蓉亭对,楼西甬道转素壁,列楹以十数。穿涧而南,一亭当溪,心临石闸,霍然园外,如鸟开笼,村落峰峦,徙倚可数,是桥上所南望小亭也。亭西为溪,水入沼处,遵亭而东,垣外为南溪,老树参天,长风披野。垣内为东西渠,渠南古柳盘郁,一平桥渠上,甓阶数级,是为薜荔门,乃候仙轩南门也。门内松柯从地起,萝菱扶云,与杆前三石相周旋。轩东为蔷救篱,稍北为藏花窟,是为园之东际。南渠水出园而东,汇为广池。忆当道口诸泉盛时,北满沼,东满渠,南满溪,主人一夜系柳根,亦飞来慢亭九曲之一也。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年)夏,来与汾滨导师紫霞先生(高珩)习静者,凡再阅月,跏趺之余,日有游焉。未几,复与存吾松蓠(袁藩)有亦乘之邑,遂得次其崖略如此”。唐梦赉描绘了候仙园地理位置,四周环境,候仙园山水之秀,环境优雅,建筑宏伟等景象。

   候仙园建于何时?有谁建设?无资料记载,但从《淄川县志》、《乡园忆旧录》等有关资料分析,候仙园主人前期应为高珩,后为韩庭艺,在王培荀的《乡园忆旧录》曾记载说:“高念东先生来游,有句云:“野人礼数寒暄减,名士风流几砚香”,后园为先生所得,尝检纸团展示,乃园丁次第报花开单也,怅然有作,富贵人家置园亭,或不得身履,帷于长安担上看花,甚而于纸上看花,可叹!先生不久又转鬻他人”。据王士祯撰写《燕翼韩公墓志铭》记载:“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以湖南报奏失实,部议降级,公(韩庭芑)怡然解组归,得般水西别业,侯仙园,长松荫庭,飞流激涧,日啸咏其间,无复用世意也”。毕际有撰写的《县志旧序》,对这次修纂邑乘的情况有如下记载:“迨康熙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之夏,邑奉上檄,索志甚急……而吾邑自癸卯以来,志未修者阅七十载。时高念东先生方谢疾家居,先生海内通儒,屈国史笔,润色邑乘直发蒙振落耳,乃习静避嚣,不自为之,与唐太史交折简于余相劝勉,邑使者元纁再及门,余不能终辞,乃请以太史董其成,而余与袁孝廉松篱执其役,遂同集于念东先生之候仙园,商榷讨论者十日,受成命而返”。据张绂(字孔绣)撰写的《淄川县志序》记载;“三月上巳过太史精舍,相与授简从事。取候仙园藏本,接旧续新,增益其所未备。”及韩冲撰写县志序分析,淄川县志是从康熙十二年开始,是由当年淄川县令马真德(康熙七年,1668到淄川,1679年调离,在淄川任县令11年)负责组织的,找到当时在家高珩,高珩便找到了唐梦赉、毕际有、袁藩等人,并推荐唐梦赉为总编,毕际有、袁藩为编辑,在高珩住处候仙园召开会议,商榷如何开展工作,并以县衙名义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十余天后,修编工作迁到了石隐园(毕际有住处),并在石隐园完成校对,转高珩总审核,考订无疑后,稿件既定,上交县衙,县衙派人抄录上报省城,授梓无闻,高珩将底稿藏与候仙园家中,只是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新上任淄川县令张嵋(字石年)才又重修县志,时隔十四年有余。淄川县志终于付梓;高珩在淄川县志序中记载说;“丁卯(康熙二十六年,1687)之秋,予的新志读之,流连累日,盖以予耳目之所及者..”。候仙园在康熙十二以前应为高珩所有,至于那一年卖给韩庭芑无准确记载。

   高珩又为何卖给韩庭芑?今查有关资料分析,一是韩庭芑属于青城县人(今高青县),过去应属于般阳路,淄川州。二是从王士祯撰写的《中奉大夫、整伤天津海防道、山东按察司副使韩公墓志铭》中可知,韩庭芭,于顺治三年(1646)举山东乡试第四名,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选为内翰林弘文院庶吉士,而顺治九年,朝廷设詹事府,兼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学士高珩,为少詹事。两人在朝廷时就应该认识,相处有好,既有老乡关系又是同事。三是韩庭芑与高行的亲家(高珩之子高之騱娶邱璐之女)瓜州同知邱璐是好友,在王士祯撰写墓志铭中说;“淄川邱君璐,(邱璐,字荆石,乙未进士,(1620--1682),十九岁入泮,二十乙卯登科,至乙未举进士第,戊戍筮任山西沁水县,廉仁有政声;后升北直隶大兴县,又升江南扬州府江防同知,管瓜州押口;中遇覃恩,敕授文林郎,诰授奉直大夫。)官扬州同知,逋官钱罪且及孥,公解金赠之无吝色。”可见两人非同一般,由此来看,韩庭芑落户淄川,无处居住,为照顾好友生活便利,把自己花园转让,这应该是高珩卖房的原因吧。

   韩庭芑,字燕翼,(1619--1689),终年七十一岁。清顺治三年(1646)中举人,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调工科给事中,转分巡河西道佥事,疏请宁夏,每科乡试定取二人,得旨允行。迁湖广荆南道副使,蕺兵爱民,修濂溪祠,境内悦服,历任海南金衢道,晋江参政,所在称治。在江省厘剔漕粮,厥功尤著,军民立祠祀之。著有《江漕移山记》。旋告归,优游林泉者几十年。壬戌再补天津海防道副使,后致仕归,又六年卒。庭芑有两个儿子,长子韩逢庶选贡生,朝城县教谕,先卒。次子韩逢庥,字越依,一号四勿,贡监生,广西新宁州知州,韩逢庥子五人:牧吉,广西贺县知县;次泽吉,候选训导;次津吉,候选训导;出嗣次枚吉,候选州判;次丹吉,候选主簿。

   高珩(1612 -1697),字葱佩,号念东,别号紫霞道人,淄川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朝授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后晋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珩工诗,体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万篇。着有《劝善》诸书及《栖云阁集》。有《栖霎阁诗》十六卷,为赵执信所编;拾遗三卷,为宋弼所辑,《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高珩子二,长子高之騊,字骥良,号慎旃,顺治甲午(1654年)科顺天考取举人,辛丑(1661年)科考取进士,任官贵州平越县知县。次子高之騱,字仲治,号松鹤,生于顺治十二年,卒于康熙五十八年,诸生。太学生,侯铨州同知,有《强恕堂诗集》八卷,《四库总目》张笃庆等为之序。

   据淄川高氏家谱记载,高之騱女适青城广西和县知县韩牧吉,韩牧吉是韩逢庥长子,从此来看,高韩两家不仅姻亲关系,而且关系密切,往来较多,高珩无论是在做官时期还是在其辞官归淄川后,高韩两家通家友好,高珩居家后,两人经常来往,在《栖云阁诗》中高珩有诗记载;《候仙园有感》、《候仙园二绝句》、《候仙园销夏》、《韩燕翼邀饮候仙园》等诸诗,康熙十六年,韩逢麻出任浙江武康知县之后,高珩曾因事过武康,据高珩《栖云阁文集》卷十一《李子常为长枝立嗣题辞》叙道:“丁巳,予于武康署中即晤子长,得悉此事,叹赏不能已已”。李子常当为韩逢麻自家乡聘来的幕宾,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卷六《祝莱芜令戎公寿序》:“予客岁以纳赋无策,售产吴越.归过武康 ,邑人道其韩令之贤.即采木造舟一事,为邑人祖泽甚深”。此时李之芳 (字朱仲,号邺园(1622~1694),)正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浙江总督,其乡贯武定(今山东滨州市 )与淄川同属济南府,又与韩逢麻的原籍青城县比邻,高珩此行,估计就是为了给刚刚就任知县的韩逢底疏通一下关系,请李之芳关照这位老乡后辈。高珩的女婿张笃庆曾因韩逢庥邀请,在韩家设帳教授韩逢庥子侄读书。高之騱与韩逢庥交往更是密切,诗词交往甚多,如高之騱的《定州将最别韩樾依州牧》、《寄韩樾依山中》、《寄怀韩樾依》、《同韩定州夜饮》《初秋寄怀韩樾依古巾山州牧》《韩樾依偕张嗣宗游关里归以诗寄讯》、《寄韩越依山村谈道》、《闻樾依刺史寻幽栖息将赴莺宫山村村固》等十几首。

    候仙园何以得名,经有关资料分析,可能是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侯静山.》一文有关,文中记载,高少宰念东(高珩)先生云:“崇祯间,有猴仙,号静山。….仙言:二公闱卷亦佳;但经不熟,再须勤勉,云路亦不远矣”。意思是说,高少宰念东先生说:崇祯年间,有个猴仙,号叫静山。…那时,正值念东先生祖父(高举)卧病。有人写信来说:侯静山,是年老有道之人,不能不请他来看看。于是叫仆人赶着马车前往河间县请那老人。当时高少宰兄弟还是读书人,正赶上他们参加乡试回来。大仙见了二人说:你兄弟二人答卷很好;只是经书还不熟练,尚须勤奋努力,仕途也不远了。高玮、高珩兄弟二人恭敬地向仙人询问祖父的病,大仙说:生死大事,难于推测。因此,他们都知道祖父的病不会好转了。不久,少宰祖父去逝了,高玮、高珩分别考取了进士。从这段文字分析,可能是高珩为感激这位长者预言,取园名候仙园,即猴仙近音。以求猴仙保佑之意吧。候仙园虽荡然无存,但描写候仙园景色诗文仍流传在民间,今选几首关于候仙园诗篇贡献给大家,以飨读者。

候仙园有感  高珩

素壁荧荧醉墨颠,芙蓉花落客凄然。何人分我西州涕,也对清溪叹逝川。

候仙园二绝句  高珩

细雨随人不厌多,爱他沾湿脱重蓑。预期高枕闻雷后,明日诸溪涨绿波。

蜻蜒风定抱花痴,茅屋无人燕子知。两月不来花满径,新篁争送隔墙枝。

候仙园销夏  高珩

园林又见落花泥,新雨银塘燕子栖。日荡树心光掩冉,楼横水面影高低。

堂堂久自知鱼计,恰恰惟宜听鸟啼。长昼闭门如小劫,宽心已过夕阳西。

韩燕翼邀饮候仙园  高珩

自嫌乘兴径登堂,一揖开筵旋命觞。松栝已惊皆玉树,芙蓉何吝种金塘。

野人礼数寒暄简,名士风流几砚香。倒载方归无不可,吾徒随处是高阳。

题候仙园   高之騱

息机鸥乌白忘情,何事丝心萝未成。不但松风清入骨,银休轻泻辘轳声。

红飞夜合缀苍苔,山接空亭四面开。笑问虬松黄乌伴,几人载酒月明来。

候仙园消夏同毕公载绩袁兄宣四  唐梦赉

习静闲园入夏时,长林支枕正相宜。酒因试药开封早,棋为侵边落子迟。

肘后禁方传海藏,囊中丹诀授仙师。园丁雨歇欣然报,水涨南溪已满陂。

残纸中得去岁李家庄园丁报花开单   高珩

垂柳阴中花几树,尽是飞觞行乐处。栽花不是看花人,花村西北长安路。

岁岁春风岁岁花,主人匏系在天涯。园丁莫报花开未,花正开时人忆家。

题候仙园亭壁  王樛 字子下

几年勝硛变沧桑,拱玉石倾环碧荒。惟有侯仙仍似旧,后生犹及见灵光。

胡床如对浣花溪,桐露初零晓景低。几却飘蓬归未得,子规空作五更啼。

长虹天矫跨石梁,苔满平地绿一方。闻说双鬟吹玉笛,砑光舞罢落山香。

茅亭临水绿参天,草软沙明纵鹭眠,犹有鹿门处士在,好同携酒看箕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