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进行课前预设

(2011-10-02 14:07: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

1.课前预设要关注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对客观现象所做出的直观理解和判断。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课前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教师应先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深入分析教材

作为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是不是还需要补充什么?(2)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3)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如调整教学顺序、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设计与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甚至重组教材内容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3、预想多种“可能”

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预设时对要考虑预案的“粗”和“细”。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细”的目的是材料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预案

4.课前预设要为学生留一点“空白”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蕴含了教学留白艺术的含义,也提醒我们在课前预设时,一定要留足“空白”,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的知识上、心理上的“空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教师所留之“白”,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出现精彩的生成。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出现随即问题时,果断地判断、取舍、利用,即是把它整合进本课的教学目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