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九翚四凤冠

标签:
凤冠霞帔珠翠命妇冠服织金 |
分类: 明朝 |
此件孝靖后王氏凤冠,现藏定陵博物馆。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冠框用细竹丝编制,然后髹漆。冠通体嵌各色珠宝点翠如意云片。前部近顶饰九条金龙,龙首朝下,口衔珠滴。其下为点翠八凤,后部另有一凤,凤首均朝下,口衔珠滴。翠凤下缀有三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的珠宝钿,其间缀以翠蓝花叶。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宝石珠花。冠后下部左右悬挂六扇博鬓,每面三扇,其上点翠地,嵌金龙、珠花璎珞。全冠共镶大小红蓝宝石100多粒,珍珠5000余粒。整个凤冠的龙、凤、云、花形象飞舞,色泽瑰丽。
明代凤冠是皇后和妃嫔每逢册封,谒庙和朝会等重大庆典时,作为礼服冠戴的。《明史·舆服志》对帝后冠服记载较为详细,规定皇后礼服为九龙四凤冠,燕居常服为双凤翊龙冠;皇妃礼冠为九翚四凤冠,常服为鸾凤冠。关于皇后凤冠的式样,据洪武三年规定,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小珠花各十二树,冠后两博鬓,十二钿。永乐三年又更定凤冠式样,规定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中间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其余龙、凤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小珠花各十二树。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冠后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后来各朝虽有变更,但基本上沿袭了这一冠服制度。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分别为十二龙九凤、九龙九凤、六龙三凤和三龙二凤,这些凤冠上龙凤数目与明初规定不同,可见明代晚期对原定的冠服制度已不是严格执行了。
二:
凤冠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三: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古时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
霞帔
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即长尾山雉);
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
五品为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绣缠校花纹。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後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四襈袄子(即褙子):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馀或青或绿。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