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符号的约定性

(2013-01-30 21:15:34)
标签:

符号

杂谈

分类: 1原创

    漫谈符号的约定性

岩山老林 43h1010@163.com

 

一.符号约定问题的由来。不少文献谈及符号定义时,常见使用“约定”一词。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约定是指“能指”与“所指”的关联。在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约定是指“符号”与“对象”(指称对象)之间的关联。由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所指”即指向“对象”(指称对象),为了叙述简便,以下不区别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理论的差异,将符号的约定统一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

与符号“约定性”相对应,符号学界也曾出现过“任意性”的提法,认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例如数值“1”,汉语用“一”字,英语用“one”或“ONE”,其他民族语言还有另外一些书写形式。因同一“对象”可能出现多种样式“符号”的现象,从而得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结论,实际上是将“多样性”误认为是“任意性”。多样性不能等同于任意性。换一个角度分析,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系统中,词的语义与形体的结合存在一定的秩序。在英语中,一旦认定数值“1”用“one”表征,则其他语义就不能用“one”表征。在数学演算推导过程中,人们为了过程简洁,常常可以任意设定一个字符等效于一个算式。这个设定的字符就成为符号,被等效算式属于指称对象。初看起来,这算是符号与对象之间关联任意性的例证。仔细推敲,此例完全不是任意性的例证,因为设定的本身就是一种约定的方式。

二.符号约定的状态

 符号的约定,按其显露状态可以分为自然约定、明示约定、隐喻约定。

1.自然约定。特征是: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是自然的,或者说是天然的,无需人为地加以说明。一般来说,类象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都属于自然约定。作为符号的人物雕塑,它与指称的人物存在天然的约定关系,不用说明,观看者就知道其指称对象。诚然,雕塑种类繁多,一些印象派的雕塑,其指称对象玄奥,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关系属于隐喻状态。此外,照片、肖像画作为符号看待,它与指称对象之间也属自然约定。最为典型的是人物蜡像和生物标本,如果将他们(它们)看作符号,人物蜡像自然指称他本人,生物标本指称同类生物,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也是自然的。当然,所谓自然,也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人物蜡像虽然与真人一模一样、栩栩如生,但充其量也只是此人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神态写照,制作人在创作时必然按一定思路作了人为处理。

2.明示约定。特征是: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关系,总是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明白告示。常见的明示约定的方式有:

预设明示。例如:在书刊的前言、后记、附录注明本书所用符号的意义,或是在公式之前、后注明式中符号的意义。这是常用的用附注方式的预设约定。

汇集明示。采用词典、手册等方式说明符号的语义,是汇集方式的明示约定。

规范明示。由国际、全国、行业的学术组织发布的关于符号的技术规范,属于规范明示。我国的技术规范需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才能发布,因而,这种约定属于国家行政法规性质的明示约定。我国计量单位的符号经国务院用条例形式颁发,是规格最高的法规明示。法规类的规范明示,具备法律约束力。在科学技术领域,不仅字符类符号纳入规范明示,而且各种制图用的图形符号也纳入规范明示。

在符号运用的实践活动中,预设明示和汇集明示、规范明示常常交叠运用。例如语文课会将生词在适当位置注明含义,虽然词典中已经汇集明示。许多科技文献会将所用符号在适当位置注明含义,尽管规范已经明示。无论那个学科,假如符号进入汇集明示、规范明示的轨道,就说明它应用符号已经趋向成熟。目前,采用明示约定的,多为抽象符号。部分指示符号,如交通标志也采用明示约定,并纳入规范明示。

3.隐喻约定。特征是: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关系不明白告示,而是采用隐含方式,让解释者按照某些潜意识联想或猜想。采用隐喻约定的符号,其所指称的对象一般都处于隐含状态。“隐喻约定”是本文梳理出来的的一种约定方式,隐喻问题本身相当复杂,笔者缺乏深入研究,故只能列举几例说明这种方式的存在。

谜语,如果将它们作为符号研究,其指称对象一般都处于隐含状态,“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约定关系也就成为隐喻约定。如儿童谜语“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其谜底为“西瓜籽”。谜面是符号,谜底是对象。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属于隐喻约定。有人归纳出猜谜语的20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理解为猜谜语的潜规则。需要说明:该谜语的谜面作为符号,是一个聚合性质的符号,谜面内的16个字和标点本身也是符号,它们聚合在一起综合成一个新的符号是文本符号。谜面内参与聚合的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关联是明示约定,聚合后的综合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联属于隐喻约定。

电影蒙太奇手法常为隐喻约定:有的影片在将工人赶进厂门的镜头与羊群赶进羊圈镜头拼接在一起,隐喻把人当做牲畜管理。电影《山楂树之恋》则用山楂树的不同状态隐喻故事情节的演进,山楂树状态与故事情节之间也属于隐喻约定。

艺术领域里的文本符号大都采用隐喻约定。隐喻约定的优势是提供巨大的联想空间和多彩的艺术境界,隐喻约定的劣势是容易产生歧义。由于隐喻约定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揭示隐喻的规律成为一大难题。

三.符号约定的依据

对于自然约定和明示约定来说,符号约定可按其约定的依据可分为写真、象形、写意、派生、撮合等形式。

1.写真性约定。特征是:符号在形态上直接以对象为依据,符号与对象极其一致。照片、肖像画、人物雕塑、生物标本都属于写真性约定。

2. 象形性约定。特征是:符号的形态吸取了对象的基本特征,符号与对象基本一致。漫画中的人物、语言的象形文字、科技领域中的一些图形符号、交通标志中的一些象形图标,都属于象形性约定。

3.写意性约定。特征是:符号的形态吸取对象在意义上的精华,符号与对象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汉语中的“本”、“磊”“焱”都可看作写意符号。在数学中,传说等号 = 是从“相等”这个语义出发,经过联想,认为:没有比“相互平行”而且“长度相同”的“两条直线”更“相等”了。按此传说推断,等号 =就属于写意约定。

4. 派生性约定。特征是:符号与对象的关联性,源于另一符号关联性的延伸。科技领域中的一些符号源于母语的缩写。如符号A(面积),由英语单词AREA(面积)缩写而来,它是母语符号的延伸。“√”和对象“根号,根运算”的关联也来自母语符号的延伸,这种延伸是缩写加变形。

5. 撮合性约定。特征是:符号与对象原本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某些特定理由将它们撮合在一起。例如:电流的计量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安培是人名,全名为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他是法国化学家。人名原本与电流的计量单位毫无对应关系,但科学界为纪念安培对分子电流假说的贡献,将安培和电流的计量单位“撮合”,命名电流计量单位的名称为安培,并使用Ampère的第一个字母为电流的计量单位的符号。

符号约定依据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情况,有待于发掘揭示。另外,隐喻约定的依据有哪些?笔者缺乏研究。

四.符号约定的范围

符号的约定,按其范围可以分为个人约定、公共约定。

1.个性约定。个性约定是个别人创立一个符号,符号与对象的关联是他自己规定的,通常仅个人明白其约定关系。有资料显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形而来。符号“√”和对象的结合属于个人约定。个人创立的符号如果被公众接受,那就变成公共约定。

2.公共约定。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约定关系被一定范围的公众所认同,就成为公共约定。公共约定因其范围差异而有多种。从地域分析,可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约定。国际学术组织规范的符号属国际性约定,国家规范的符号属全国性约定,省标准化组织规范的符号属地域性约定。从人群分析,可分为社会性、族群性、专业性或行业性约定。自然语言如汉语的词属社会性约定,民族语言的词属族群性约定,国际或国内电工学会规范的符号属专业性约定。此外还有企业单位内部的约定,企业标准规范的符号就属于这一类。

五.符号约定的过程

有些符号约定过程很短,有些则很长。个性约定的符号,其约定过程一般都较短,只要约定人自己认定,约定可在瞬间成立。公共约定的过程一般都较长,需经历公众接受或拒绝、演变进化、认同流通等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汉语的汉字大约起源于8000年前,其中有文物依据的是6000年前的半坡人刻画在彩陶上的原始文字。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多次演化,期间包括大小规模的多次整理统一(如:古代的秦代统一文字,现代的1956~1969年汉字简化),约定过程漫长而复杂。汉语的口语则比文字起源更久远。

现在流行使用的记数符号——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公元五世纪之前的古印度,公元五世纪流入阿拉伯帝国。公元十二世纪以后,西欧商人开始接受阿拉伯数字及其记数法,但在几百年的时间内,阿拉伯数字遇到了旧习惯势力的抵制。在1299年弗罗伦萨的“交易法”中,明文禁止银行使用阿拉伯数字,规定使用罗马数字。十九世纪传入西班牙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在中国开始通行,是在十九世纪初清政府被推翻之后。阿拉伯数字流传过程中,其形体历经多次演变。这套符号的演变进化过程也就是符号约定的过程。

http://s7/mw690/646f2ec3gd48172257be6&690

                                      阿拉伯数字的前身——古代印度记数符号

http://s1/mw690/646f2ec3gd4817469bc30&690
                                               阿拉伯记数符号形态演变表

表示物质的化学元素符号,其约定的过程也相当复杂。化学元素符号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现在流行的化学元素符号十八世纪开始创建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演变汇集,形成当今流行通用的符号系统,但进程至今还未结束。由于104号和107号元素由美国和苏联科学家同时发现,从而引发了命名争端。为了解决这一争端,国际纯粹与无机化学应用协会决定从104号元素开始,用元素的原子序数每位数字的拉丁文名称连在一起,结尾加上-ium就得到元素名称。但这项决定没有约束力,有的书刊资料提供了它们的其他名称。可以说,104号及以上元素,约定过程至今尚未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