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决策的重要性
(2011-03-23 21:24:13)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之道 |
看这篇贴子的题目,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的书名,书中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仍然会存在的华尔街的造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讽刺,因为这种造富的对象不是大部分的投资者,而是华尔街的经纪人、操盘手以及基金经理。而广大投资人把自己半生的积蓄拿出来购买了一些基金,却不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回想一下,难道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前几天听闻朋友新任职的一个投资机构,管理的理财产品在他接手之前已亏损40%多,而该理财产品又面临着到期清盘的命运,最终造成了投资人严重损失。按照常理来讲,当一个投资人浮亏百分之四五十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感觉,无耐之下,只能把本来想投资个1,2年变成3,5年的投资,但起码还有希望,再来个大牛市没准连本利一起回来了,可是像这种情况,却相当于这上市公司退市了,投资者连希望也没有了。这位朋友也只能硬着头皮到处奔波,处理这烂摊子,然而之前那位负责投资操作的“鼎鼎大名”的基金经理却摇身一变跳槽到另一家基金公司又做起新的“投资总监”了,还可以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大谈自己的“投资经”。
我就想了,这涨的时候怎么没见您给房地产开发商分钱呢,起码也得来个四六开吧。相比之下,中国股民们在这一点上表现了相当的“理性”,起码没向上市要求赔偿金。
现在我们回想和总结一下,当我们出现这种决策错误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心理往往是这么想的:第一:不买就买不到了,第二:机会不可错失,失不再来;第三:难买到的肯定会给我赚大钱。最后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供需关系,机会成本,赚钱的方法……。可是为时已晚。总结到最后,往往是决策时间短,被夸大的宣传,以及自己的心理上的错觉,基本专业知识的缺乏,造成了这种盲目的跟风。
去年我在价值论坛里写了一个系列的贴子,把几位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的投资方法、历史投资业绩、大师的性格特点等等,拿来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成功投资人所具备的共同的特质,这有助有投资者自己理想的选择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今年我们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但在这之前,我们来重温一下费雪在《怎么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建议的方法,也许对如何去选择理财顾问有启发。
首先,了解理财机构或顾问本身的收入方式。
费雪一再申明,要将那些靠交易佣金作为收入来源的“理财顾问”无条件的剔除在你的备考顾问之列。无论他怎样吹嘘自己的“辉煌历史”。但现实中,这种靠收客户佣金的“理财顾问”还在大量的堂而皇之的出现,很多人还是对这类“理财顾问”抱有幻想而遭受损失。
其次,了解投资顾问的投资方法要比了解他的历史业绩更重要。
巴菲特在2011年致股东信中专门谈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还遇到一件事,一位客户有另外一部分资金由其它的理财机构管理,一年下来还浮亏10%多问我怎么办。我建议我这位朋友,某一年的业绩并不重要,问题是你要搞清楚他们的投资方法和他们历史业绩的关系再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但这位客户后来告诉我,对方希望继续合作,方法是为了尽快扭亏,他们准备做期货来达到。我开玩笑地说:“你可以对他们说,我不如去澳门赌一把,来得更快,省得你们操心了。”这种没有成熟可靠的投资方法而是以“赌”的心态来“博机会”的理财机构,要趁早说BEYBEY。
了解理财顾问的投资方法也不能仅仅靠他们自己宣传说言。如果可能,最好要能接触到他们具体的投资决策过程、方法。如他们曾发布过的投资报告等等。通过这些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如果自己无法分辨报告的质量,不妨可以请相关的人士帮个忙。
再次,如果你手里已经有一些有价证券,不妨听听您选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这也是了解这家理财机构真实投资水平的一个小方法。通过他的建议,你可以了解这家机构是如何分析决策、投资风格等等。需注意的是,如果人家没有建议,并不代表这家机构没有投资能力,反而可能表明人家是真诚可信的,因为任何投资人都有“能力圈”,在投资上,“万事通”通常是最不可靠的。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费雪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我想,以我自身的经验在这里再加上两条,
第一.那些要求你很快就作出投资选择的机构,应小心,如某些基金的招募广告,给人一种“不买就晚”了之感。这类理财机构的推介言语更易夸大。由于要求你决策时间短,可能会造成你仓促抉择而考虑不周。实际上,理财是一项长期合作的生意,这需要双方非常的认同和了解之后。好的理财顾问会更加关注双方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而不是一时的客户数量。
第二,客户是否与基金经理或机构自身的的收益“捆绑”。只有风险共担才能有收益共享的基础。
转自
http://www.xxtz.com.cn/cgi-bin/xxbbs/bbsxp/ShowPost.asp?id=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