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恒集团,股价波动

(2011-03-22 11:36: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之道

中恒集团,不算股本的话,单看EPS,按照大家的一致预测去年今年的每股收益大约1.5元,

2010年送股前股价最高40元左右,最低24元,开盘价26.70元,收盘价35元左右,送股后最低价19元。

2011年股价最高40元左右,最低28.5元,开盘价26.70元,收盘价未知,

所以,迄今为止今年股价的波动范围远不及去年,去年是从40元左右下跌到24元左右,下跌幅度40%,今年是从40元左右下跌到28.5元,下跌幅度30%左右,将来能否再破28元我不知道;

 

从技术看,之前我也说过,应该有朋友还记着,周线MACD高位死叉后,股价会再至少下跌20%,但是也有翻身向上的,比如必须有突发重大利好出现,否则很难走出下降通道。

 

无法承受风险,或者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盈利目标,那就卖出,卖出意味着锁定利润,释放风险。

每个人的操作方法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最终操作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股价不涨,更多的人问我,为什么下跌呢,是不是有什么利空消息,听说xxx等等,对于我来说,我都不知道,我只是一个小散,在股市里面玩玩而已,能挣钱那是很开心的事情,亏了钱也所谓,可以东山再起嘛,这只票亏了钱,再其他股票上再找回来,如果自己能有这个本事的话。

 

听到一个利空消息,提前将股票卖出,后来果然股价大幅下跌,躲过大劫,幸灾乐祸,利润没有吐回去或者没有大幅亏损,很好,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可以复制的,不可以持续的,股价大幅下跌可能是那个利空消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己歪打正着而已。你去买另外一个只股票,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吗?利好之前买入,利空之前卖出?如果能,那就用这种方法在股市生存下去即可。

 

比如最近有位朋友对我说(请千万不要怪罪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海正药业正在和世界制药大企业辉瑞等谈合作,马上要出公告了,股价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让我可以关注或者买入,我说我不会,首先没有看到公告,即使有公告了,有多大的利好,能在多长时间内贡献多大的利润都是未知的,持续性,稳定性等等,比如一年贡献100万的利润和10亿的利润,那是不一样的,或者未来3年后才开始贡献利润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公告出来了,与礼来,辉瑞合作,目前新增每年销售收入3000万美金,2亿人民币都不到,中短期增厚每股收益也就几分钱,股价并没有任何正面的反映。

 

对于利空消息也一样的。

 

任何一个企业,你一旦买入,将会面对更多的利空消息,你没有买入的,股价都是涨的很好的,利好消息不断,一旦买入,股价下跌,伴随更多利空消息而来。

 

看看巴菲特,他是依照所谓的行业利空利好消息才做出收购,并购的动作吗?

 

在这个市场生存下来,太难太难,不但是国内,包括国外,不但是现在,过去,将来都是这样。

 

如果只是执行买入,持有,卖出三个操作每年就可以达到盈利几十万,几百万,其实质就相当于你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没有为这个社会做出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你就发财致富了,这不合常理,任何回报都是有代价的。

 

投资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分析判断,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是参考,就好像上学一样,平时你参考别人的作业,但最后考试的时候还是你自己,否则肯定不及格,这次考试躲过了,下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所以,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中,我总是说投资由己,盈亏自负!

 

 另外,可以参考Laoba1的博文

2010年总结及五年投资回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n5tk.html

 

 

相比前几年的疯狂,2010年是指数波动较小的年份,但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股与中小企业的极端分化,仍然给投资者带来了震撼。银行地产的持续下跌令很多前期认为其低估而抄底的投资者大跌眼镜,被认为即将崩盘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板的疯狂又令人叹为观止,很多人不得不修正之前的判断。然而如果看远一点,你会发觉自己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价值回归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只是衡量的时间要以年来计算。当年网络股的疯狂持续了两三年,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亘古不变的定律就要被改写,更创造出市梦率这样的概念,然而后来证明真理仍然是真理,价值对价格永远具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创业板开设至今只有一年时间,继续疯狂一阵子并不奇怪,只是丧钟不知道何时真正敲响,未来只有极少数业绩与价格相匹配的企业能维持股价,而大部分难以逃脱下跌的命运。

    市场如何运行与巴式投资者没有关系,持有优质企业必然能获得丰厚的回报。2010年截至目前为止我的回报率为6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3.4%,深证成指下跌-9.3%,超越上证指数75.4%,超越深证指数71.3%。持股按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阿胶、中恒、白药、苏宁、茅台,同期上涨幅度如下:

 

阿胶89%

中恒77%(从买入起计算)

白药 36%

苏宁 1%

茅台 18%

 

    这样的收益率要逊色于中小企业动辄翻倍的投资回报,但已经令我很满意,因为我赚的是自己能把握的钱,而不是博弈。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你对未来结果了解的程度,巴式投资的确定性对长期未来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认知,而投机则可以说是听天由命。如果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跟赌博无异。2010年再次验证了只要企业足够优秀,股价的涨跌跟指数和宏观经济可以毫无关系。在指数持续下跌和宏观经济变幻莫测的过程中,阿胶、白药、中恒持续创出新高,苏宁、茅台经历了低迷后也接近2007年高点。不理会股价的涨跌、不理会市场、不理会宏观经济,专注于企业基本面,巴菲特的循循教诲总是那么地正确,只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能坚定执行呢?

    2010年机构再次成功地延续了反向指标的光荣传统,2009年底几乎百分百机构指望今年指数能到4000点以上,然而市场却是背道而驰。市场本来就是不可测的,硬要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只能徒劳无功,预测错误也就十分正常,不过也许这些是“专家们”的生存之道吧。

    2010年思考最多的是估值,估值的复杂性无需再累述。在与网友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喜欢用自己创造的一些指标进行估值,但我认为估值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一些已经存在并经过大众及大师们验证有效的方法,例如PEG、DCF、PE。自己“发明”的一些方法未必真正有效,也很难以验证,试错成本会很高昂。历史经验数据有时未必可靠,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当这些数据出现接近历史极端值时,不需要计算也能大致能有比较正确的结论,这就是巴菲特的胖子理论,另外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互相验证也是加强准确度的一个好方法。不同特性的企业估值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对不同行业同一指标的标准差异也很大,只有结合企业的行业特性和企业的个体情况并使用正确的估值方法,才能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果。

 

    2006年至今是大起大落的五年,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尽情地展现其多面性,中国投资者获得了外国也许要十几年才能得到的经验,这是最宝贵的。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也获益良多,经济上也许是次要的,更重要是投资体系更加完善,为未来的可持续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2006年至今我获得了12倍的总回报率,复合增长率为64%,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2.4倍,复合增长率12%,这个结果可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家庭支出的原因基数不高)。希望通过我的实践和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带给大家信心:巴式投资并非空中楼阁,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巴式投资不但稳健,而且一点也不慢。假设10万元的起始资金,一辈子只要做出三次十倍就能成为亿万富翁。06、07年涨幅高于十倍的股票如周期性企业的很多,但相信真正能一直持有吃完所有利润并在08年大跌中避免打回原形的投资者廖若星辰,或者即使能做到这一点,真正仓位占比很高的也极少,而且这样的盈利在未来复制性极差。而巴式投资的原则很简单,只要有坚定的执行力,足够的勤奋,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盈利模式在未来完全可以不断地复制。

    如果投资过程中对每一件事都以三、五年的长期眼光思考,很多令投资者备受折磨、痛不欲生的波动会显得微不足道,投资会变得轻松而简单。只要选择的是具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持股期间的起落并不重要,竞争优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业绩的短期波动也无足轻重,股价无论以何种方式演绎,长期持续创出新高是这类企业的常态。茅台2008年从230元跌至87元,下跌超过50%,如果能在07年底卖出固然好,没有卖出今天也已经接近前期高点,今年又一次经历业绩和股价的低潮,现在回头看也不过淡淡无奇。白药则是另一番景象,最近几年基本面一直十分优秀,08年经历短暂的调整后持续创出新高。苏宁由于具有一定的弱周期性,股价波动性高于茅台、白药,现在由于地产行业的调控,也经历着又一次的股价低潮,但站在战略的高度看,未来再创新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资本市场一切都是动态的,无论具有多么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者市场容量的原因,或者基数庞大的原因,或者行业竞争态势发生巨变,都会迟早遇到成长天花,出现增长率大幅放缓的情况,所以持续研究不断寻找优质企业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做的事情。海油工程是最典型的例子,持续数年的高增长为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但行业的变迁让海油工程投资者在最近几年尝到了苦果。有的标的基本面可能要跟踪数年才能真正理解,有的标的可能需要等待数年才有好的价格,只有通过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未雨绸缪,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标的。长期投资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投资者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发掘优质企业,这样才能在原有标的基本面发生变化,或者新标的明显比旧标的优秀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我们需要牢记打孔原则,只有在新标的明显优于旧标并且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行动,而且这种行动越少越好。

    五年跌宕起伏的市场让投资者感受到市场先生的无常和投资的复杂性,等待良好的买入价格,拒绝诸多暴利的诱惑,遇到适合的价格敢于在下跌过程中重锤出击,敢于主动买套,忍受股价下跌的折磨,忍受股价阶段性落后大盘,这些都是对投资者的重大考验。所有过程都会令投资者产生痛感,如果面对这些能做到没感觉,投资就达到了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做到,但理性能战胜感性,也可以把投资做得很好。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的理解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信心和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而理性地化解这些痛苦。投资没有捷径,如果有成功公式的话,也许是:心态+远大的目光+正确的方向+勤奋+经验。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市场永远充满风险,如果不能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不能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则很容易误入歧途。重温Andy grove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投资更需要这种执着,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巴菲特投资理论,一切的风险都能化解于无形。

    2011年计划对现有持股进行调整,减少持股数量,三到四个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创业板和中小企业不乏优质企业,如果估值出现较大回落,不排除投资其中的股票。没有必要预测市场,非极端情况下预测市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那句话,专注于企业就行了,没必要关心和担心其他事情。

 

梁军儒 20101206

 

 

 

投资的至高境界是忘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09o4.html

忘记的是股价,不忘的是企业。只要买入的企业竞争优势依然强大,基本面依然优秀,利润增长依然强劲,那么暂时的低迷就仅仅是为未来的爆发积聚能量,企业价值的增长迟早一定会反映到价格上,积蓄得越久,迸发得越灿烂。 
来自:低手一鸣的BLOG 

  熊市时,眼看着指数走低、资产缩水,很多人选择了离场,可有些人坚持下来了,也笑到了最后。多年后回味当时的心路,那些持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用了一个词——— “忘记”,“等想起来的时候,熊市已经转牛”。“忘记”,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做起来却是最难的,都是真金白银,要真正忘记,岂是易事?

  投资有三个境界:投机,惦记,最高境界就是“忘记”。此话怎讲?新股民刚入市容易受到市场干扰,稍有风吹草动、流言蜚语就见风使舵;有的持有人还带着""股的操作思维,试图在震荡走势中做波段,高抛低吸赚取差价。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持有人尚未对买股就是持有公司的股权这个事实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频繁换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到了第二阶段,有些股民对股市的起伏已经有所适应,对持有的公司股权也有了一份感情,不舍得轻易卖出,但对市场的波动还有些念念不忘,每日都会在心里盘算着盈亏,大跌大涨的时候还难免诚惶诚恐,心有戚戚;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忘记”。

  “忘记”不是遗忘,更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和持有的公司同甘苦共患难,经历了市场牛熊交替、兴衰更迭之后,对于所持有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投资能力的深刻了解和极度信任。

  理性的卖出持有的股权应该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公司不再信任,二是对市场趋势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公司管理团队的资质是持有人自己可以判断的,但市场趋势,却是连投资大师都无法预知的。巴菲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所以,如果信任你所投资的公司、信任它的经营管理团队,就把对市场所有的顾虑都留给公司吧,你所要做的就是买入它,然后“忘”了它,让它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它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