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亚伟重仓股中恒集团业绩已到尽头?基金浮盈约8亿元

(2010-10-27 09:40:39)
标签:

股票

分类: 中恒集团

一个血栓通让中恒集团两年涨了10倍,但这种脚步可能要停下了。

  2010年10月26日,中恒集团发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每股收益0.32元,显然,中恒集团的三季报业绩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此前据分析师预则,中恒集团2010年每股收益将在0.6元—0.75元。

  当日中恒集团股价低开低走,至10点30分左右,下跌4.9%,成为当天大涨的医药股中的一个异类。

  有分析师认为,按照三季报的业绩推测,全年业绩极有可能在0.5元左右,再次低于预期,现在股价对应2010年市盈率在45倍以上。

  中恒集团也是公募经理一哥王亚伟的重仓股,截至三季报华夏大盘精选持有876万股,位列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

  业绩低于预期

  10月26日下午,一向大力推荐中恒集团的广发证券就向客户发出了最新的公司研究报告,《莫为浮云遮望眼,公司销售增长符合预期》。

  所谓浮云,即是财务报告上的三季度业绩。

  之前,有一些专业人士已经惕三季度业绩不会好。“近两个月以来,基金都在减仓,不是怎么看好。三季度是传统淡季、而且公司会进行设备检修。”一位公募基金的医药研究员告诉记者。

  但广发证券的研究员则认为,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实则是会计处理问题。该研究员认为,“公司并未全部确认销售收入——明确指出销售收到现金为8.19亿元,但销售收入仅有5.5亿元”,并维持推荐的评级,认为公司股价应在50元,坚定机构持股信心。

  中恒集团如果能到50元,那的确可以令机构投资者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在整个医药板块中,面对整体2011年35倍市盈率的估值,很难找出6个月翻倍的股票。

  “有理由惕,中恒的这个产品是否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说,“不是说,产品没有增长空间了,但要怀疑增速会不会放缓。”

  对于一个涨了10倍的股票来说,增幅放缓就是天大的利空。

  根据中恒集团三季度报告,三季度当期实现净利润3400万元,而去年同期是2400万,同比增长41%。乍看起来,这个数字还是令人满意,但相对于二季度来这,这已经是明显的增速下滑。

  2009年二季度,中恒集团实现净利润4700万元,2010年2季度,中恒集团实现净利润8100万元,同比业绩增长为72.3%。

  业绩增长从72.3%,下降到41%,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为一只医药黑马来说,它最爆发的增长可能已经过去。”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惯性思维,中恒集团无疑还是很好的,因为它血栓通的总量还会上升。但以后业绩低于预期可能会再次发生。”

  就在10月11日,中恒集团还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业绩预告情况:经公司财务部门的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0年1-9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00%。其时,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司的预测过于保守,实际增长应在150%以上。最终的业绩报告虽然也已经达到,却证实: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不能太乐观。

  基金浮盈约8亿元

  中恒集团是基金发掘的医药黑马。

  2009年中报,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策略精选、华夏蓝筹核心步调一致地出现在中恒集团的十大股东名单上,中恒集团因贴上王亚伟的标签而被各方投资者热捧。此间,中恒集团股价徘徊在10—14元之间。也就是说,华夏的整体成本在14元以下。

  2010年中报,广发系基金开始全面涉足中恒集团,批量出现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

  中恒集团的看点在于,其产品血栓通粉针作为一种中成药在治疗心血管等疾病上有很好的疗效,因而在当年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而中恒集团的血栓通又占据了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可近似视为独家品种。随着基本药物覆盖面逐步提高,血栓通在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大幅提高,销量成倍增加,中恒集团也一度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

  乐观的投资人一度欢呼:十二五期间,中恒集团有成为千亿市值投资标的的潜能。

  但问题随之而来,随着用药目录刺激效应的过去,血栓通销量增速的下滑已经是必然。同时,由于年初云南干旱,三七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已经是趋势,另外,整个医药策呈现压低产品价格走向,虽然策当下并未出台,但降价之剑已经高悬。

  截至2010年三季报,共有38只基金产品持有中恒集团超过7000万股,市值超过16亿元。比较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基金都是获利者,根据建仓时间粗略统计,基金浮盈应在8亿元左右。但中恒集团总市值也仅为127亿元。

  以华夏基金系为例,合计持有的约2000万股应该获利在3亿元以上。但问题是,谁来继续充当买方呢?

 

PS:该作者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思维模式,如果怕没有买方,那张裕,茅台,华兰生物等为啥涨到好几百,好几千呢,上涨几十倍?

制药公司能够持续的,良好的盈利,股票总会有人来买,股价总会上涨的。

盈利增速下降是从1-2倍下降到30%左右,而不是从增长30%下降到0-5%;

当然了,中恒将来是否会负增长,只有神仙才知道。

 

东财的股吧里面也出现了这篇文章,还被置顶了,有趣,里面的分析的更透彻,对这篇博文批判的更猛烈。

 

比如吧里提到:文中用二季度的同比和三季度的同比增速来比较,显然犯了大错。而收入增速并没有降低,利润降低那是财务手法的问题。

 

所以,我们散户朋友做股票,一定要远离媒体,远离噪音,否则会死的很惨。

 

附机构持股清单,截止到2010.9.30

 

序号    
1 名称 股票数量(万股)
2 广发聚丰股票 2566
3 华夏大盘精选混合 1300
4 华商盛世成长股票 1306
5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产品 850
6 华夏策略混合 560
7 广发聚瑞股票 455
8 广发核心精选股票 275
9 中欧中小盘股票(LOF) 120
10 广发中证500指数(LOF) 111
11 南方500(LOF) 90
12 华商产业升级股票 89
13 鹏华中证500指数(LOF) 46
14 中欧新蓝筹混合 10
  总计 77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