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中的心理学

(2010-10-25 11:57:28)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之道

西玛老师大作

转载自

http://m188.blog.hexun.com/57957683_d.html

投资过程的七个阶段

1,    选择目标。1700多家企业,有限的资金,怎么选择投资的标的是很困难的。这是体现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时刻。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总是不停顿的寻找和思考投资的目标。慎重决策。绝不会跟随群羊行动,更加不会被噪音左右。

2,    改正错误。任何人都会犯错,既使是经过反复的衡量,慎重决策,也会出现错误。当有证据证明做了错误的决策的时候,改正错误是一个困难时刻。其实这个也是决策的一个环节,属于对决策的修正。并不是每次投资都有认错问题。

3,    结构控制。确定了投资目标如何分配资金也是一个困难的时刻。并不是说认识正确就能盈利。盈利的大小还必须看你投入资金多少。有的人会感觉到,总是自己投资少的股涨的好,买的多的股就是不涨。这就是结构控制问题。

4,    耐心等待。这也许不是最关键的时刻,但可以肯定地说是最折磨人的阶段,折磨人的主要因素是盈利心理和时间。人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盈利。因此总是把自己的股和市场最好的股比较。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不持有这个股就一定是持有了那个涨的最好的股,因此,这种比较最令人心理烦躁。事实上,投资任何一个股都有这个折磨的过程,而且你不买手里的“垃圾股”更大的概率是买了另外的“垃圾股”。

5,    套牢和盈利。投资的过程永远处于三个阶段。挨套,平手,盈利。如果买错了时间,就可能经历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套牢的时候,如果突破了你的安全边际,将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有的理论指导你要止损,有的理论指导你要坚持。问题还是归结到认知阶段上来。散户这个阶段似乎大盘下跌的时候容易平静接受,但是在大盘走好的就很困难了。比较起来,盈利的阶段坚持更难。不能让利润成长,有利就收割,这是大部分散户致命的弱点。

6,    收割,这和选择目标一样,是投资中很重要的环节。这是对企业,大势,操作等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但是总起来说,只要盈利,散户对此的痛苦比较少。最怕那种这个股在头部反复的时候,卖了立即再追高的人,这样的一次失败就会前功尽弃。其实机构卖出股票基本不看手里盈利多少,而是看这个企业还能盈利多少。

7,    休息。散户对于休息也难。手总是忍不住。其实休息阶段和持股阶段一样,是投资的一个环节。当然,是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这就又回到认知问题了。

 

 

拍子老师大作

转载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n1vk.html

我为什么不做波段和板块轮动?

有朋友很不解的问我“如果判断到了市场的拐点变化,为啥不做波段或者版块轮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没错,我就是不做波段,不玩版块轮动,哪怕我似乎猜对了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依然如此。

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第一,长期来看根本得不偿失。

我觉得做过一阵子波段以及板块轮动,有一定历练的人,恐怕都会承认一个现实:在波段(或抓轮动)这个事儿上,你曾经有过多么英明的操作,就一定也曾经出现过同样愚蠢的决定。长期来看,英明与愚蠢的比率不会相差太多(这还是说的比较客气的),而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确保英明的时候一定是大仓位,愚蠢的时候一定是小仓位,这种盈利模式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请注意,这里的“愚蠢的决定”可未必指的是亏钱。很多次我的波段或者版块切换都当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但往往再过些日子后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行为就无比愚蠢了(比如波段本身成功,但是卖出后大牛股再也买不回来了;或者换到别的版块个股上确实赚钱了,但若干月、年后回头一看,当初骑过的笨驴早已飞上九重天了)。

 

就一次来结算,很容易让人信服“波段才是王道”,因为确实高抛低吸成功了啊,差价那是实实在在的啊。但很多个“短期的正确”恰恰会导致一个“长期的错误”----对这一点醒悟的早晚,实际上已经是对长期的投资绩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散户分水岭。

 

第二,我赚钱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投资回报的驱动是什么,这个无比清楚:是企业经营的结果。

即便波段操作,版块轮动确实是条路子,是某些人的康庄大道,那条路也不是我要走的。人,总要学会取舍,总要知道一个真理:这个世界的便宜不能让我一个人都占上。试图拥有一切,只会失去更多。将股票投资作为拥有了一部分的生意来看待,虽然辛苦,但是又很踏实。虽然可能短期慢一点,但是长期来看回报又极其惊人。

 

那有没有可能波段操作与企业基本面合二为一呢?这当然是个“很聪明”的想法。但想到这点的“聪明人”恐怕实在太多了。我们不讨论为啥很难,我们只问一个问题:那些能够将企业分析做到一定深度的成功的投资者,是傻子吗?显然不是。那么这些被证明的市场的优秀因子,为何普遍都不去做这个“是个聪明人就会想到”的游戏呢?----对这一点想没想透,实际上成为了能否实现优秀的长期投资绩效的第二个散户分水岭。

 

第三,对于市场偏好的转变这种客观存在,不做短期行为也可以有不错的应对方式。

比如在持仓组合上不要过于集中在1,2个非常具有相关性的行业区间上,在持有的过程中,根据市场价格与企业价值偏离的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持仓调整等等,都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须的)。当认同第二条的时候,实际上这第三条只不过是个优化而已,是某种熨平波动幅度的对冲措施而已,做得好当然很好,实在懒得做,并不会对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最后还是强调,这里的“波段,版块轮换”指的是短期操作,以及一种投资上的原则。宽泛点儿来看,价值投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大波段,但显然并不可同日而语。而投资的原则性,则是更突出主旨和核心,但并不一定如雷池般不可逾越半步,更不是某种牛角尖式的强迫症----就像不酗酒是个原则,但并不代表极少的特殊时刻可以多喝两杯一样。

 

PS:在股市混不容易,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最起码不能亏本,其次才是盈利,然后是持续盈利,或者说盈利模式能够被自己复制,最后是达到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乃至实现个人财富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