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智者勇进——中恒集团逆风起航强势新扩张纪实
(2010-08-25 17:04:52)
标签:
股票 |
分类: 中恒集团 |
大浪淘沙智者勇进——中恒集团逆风起航强势新扩张纪实 | |||
“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5.27%;截至7月20日,公司上交税收1002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74.85%,仅半年时间就超过去年全年的税收入总额。主导产品注射用血栓通、中华跌打丸的销量大幅增加,企业制药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53.16%。”日前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作为我市龙头企业的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继续保持着逆势上扬的坚挺势头。 该公司董事长、总裁许淑清充满信心地说:“集团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今年上半年各项硬性经济指标基本上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在“三个年”活动的共同促进下,中恒集团上半年在建项目得到加快建设,前期项目得到持续推进,技改工程得到重点支持,销售市场得以不断开拓,为梧州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个年”活动助推中恒逆势上扬
在我市今年以来开展的“三年”活动中,中恒集团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市委书记刘志勇主动请缨,亲自担当该企业服务队队长,多次会同市国税、建规、农业、经委、梧州工业园区等部门,下生产车间、跑施工工地、走项目地块,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运营、项目建设等实际问题,为中恒集团逆势上扬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部门服务更主动了,发展环境更优化了,各种审批更快捷了,才使得企业在当前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市场中,能够坚定信心挺起腰板,勇于不断壮大发展。新药产业化易地搬迁及GMP改造项目二期工程项目,是中恒集团为了解决血栓通等主导产品供不应求局面而开工建设的新项目,上半年已经完成投资1.2亿元,占年度确保投资目标的50%。目前,项目的土建工程按照原定的计划顺利进行,在建的两栋共3万平方米车间中,一栋已经顺利封顶,另一栋也将于7月底封顶,整个项目将按照计划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土建任务。在设备采购方面,生产设备预定已基本落实,综合装饰工程及配套工程的前期设计等准备工作,将在土建工程完工后马上进场开始作业。
善于发展的企业必定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果断上马龟苓膏生产线工程,正是中恒集团潜心研究内外部环境后走出的一条新路子。中恒集团领导班子急切希望能够把梧州传统产品龟苓膏这一民族品牌唱响,积极寻找企业新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占年度确保投资目标的87.5%。目前,这一项目产品已经取得了食品QS认证。在建设方面,工程的生产车间改造建设已如期完成,主要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其中,罐装机和碗装机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成,可每日生产10万罐(碗)即食龟苓膏。7月底,中恒集团生产的龟苓膏即可进入正式批量生产销售阶段。
与此同时,梧州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城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作为中恒集团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已经被列为我市的重点前期项目之一,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与企业一起开展相关细节工作,争取项目能够早日上马。
苦练内功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
今年的4月21日,对于梧州的制药产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中药研发上进行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现代剂型中药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推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是中恒集团坚定以自主创新发展企业的又一重大成果。
关于这次历史性合作的意义所在,中恒集团董事长、总裁许淑清欣慰地说:“现代剂型中药研发机构的建立,是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联手合作的结晶,是双方联合开展科研工作的开端,必将展现强强联合的巨大优势。通过与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梧州制药集团将努力推出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新药,搞好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实现产品结构再调整和产品再升级,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实现民族中医药的真正做强做大。”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为了练好内功抓好质量关,中恒集团近期建立了GMP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GMP认证文件的再学习和考核。强化了原材料、产成品的质量检验,切实加强生产现场的监控考核,确保产品质量从“原材料购进到生产加工再到产成品出厂”的整个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抽检合格率由此有了较大的提高。
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走势规律,中恒集团以市场为中心合理安排生产,是企业今年以来产销两旺的重要支点。面对新制药基地刚搬迁不久的实际情况,中恒集团克服新生产基地设备磨合、液体车间GMP认证检查、基地二期项目建设等带来的诸多影响,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全年营销计划和库存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一方面,他们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新基地的产能。另一方面,对于目前自有产能不能满足的注射用血栓通产品,企业通过与委托加工单位协商,加倍增加了委托加工产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扩张的市场需求,为中恒集团实现良好业绩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
杨远航 通讯员 袁世全)
|
转载自
前一篇:全力支持中恒集团做强做大
后一篇:为企业大发展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