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问题到方程”说课稿(发表于《初中教学研究》)

(2010-04-07 14:09:05)
标签:

说课稿

原创

教学案例

分类: 教学案例

4.1从问题到方程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从问题到方程》的第1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这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本节课从问题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要注重联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课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不多作展开,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加强对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

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天平及砝码;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开放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上小学时觉得应用题较难,有同感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上了中学后,老师发现应用题也不太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师:在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天平平衡了,为什么?

生:天平两边的小球质量相等。

师:变一下,天平如图放置又平衡了,又说明了什么?你能求出小球的质量吗?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由天平实验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引出课题,从问题到方程。(板书)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天平问题中,你能用方程求出小球的质量吗?

如果设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都是xg,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中包含等量关系,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探究二: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该队胜了多少场?

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 

(1)       要求每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派一位代表发言。

(2)       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巡视并关注: 

(1)       学生是否能够很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2)       研讨时间。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能有学生用尝试法,用枚举法,用列方程来解决,再加以比较,从而进一步突显用方程的好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三)应用巩固

1、例题:

七年级(1)班共有40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你知道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吗?

1)如果设女生有x人,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设男生有x人,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通过两个不同的未知数的设立,明确未知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列出方程,并注意解题的步骤。

2、归纳: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觉得我们怎样规范地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从问题到方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1)       审题并找出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关键是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感受,交流发言,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全面深刻地掌握从问题到方程的解题步骤。

3、练习: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一头半岁的蓝鲸体重22吨,90天后体重为30.1吨,如果设蓝鲸体重平均每天增加x吨,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2)把50kg大米分装在3个同样大小的袋子里,装满后还剩余5kg,如果设每个袋子可装大米xkg,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3)据资料,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0C。现测得某山山脚下的气温为15.20C,山顶的气温为12.40C。如果设这座山高为xm,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在下面巡视其他学生的解题情况,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很顺利的寻找到问题中所存在的等量关系,并适当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以上的练习,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会灵活运用。

(四)思维拓展

1、军军今年5,爸爸今年32,如果设x年以后军军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  ,那么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七(1)班分两组参加学校某项活动,第一组16人,第二组28人,现在要重新分组,使两组人数相同。如果从第二组调x人到第一组去,那么怎么列方程?

变一变:

若现在重新分组,需要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能使第二组人是第一组的3倍?

3、请选用以下提供的信息,编写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

香蕉3/千克     橙子5/千克    15元钱买水果   共买10千克水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地选用这三题。

【设计意图】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得深透,练得扎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得到不同的提高。通过变式教学,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让学生出题、再解题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学好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五)心得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请学生按这一模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自我的评价来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课后延伸 

   1、课本P94 习题4.1 1,2题(必做题)

2请你根据方程:2x+3(x–1)=27,自编一道应用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

1、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  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3、  体现层次性与开放性

六、设计说明

1、板书设计         

4.1  从问题到方程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归纳……

 

练习……

多媒体演示区

这样设计便于突出知识目标。

 2、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会学转变,本课从探究到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2009.9.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