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厥阴病的分类

(2024-02-05 16:48:35)
《伤寒论》自古以来都是中医人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书,但在六经病中,“厥阴病”一直是大家临床学习应用的难点,也是学术争议较多的一部分。厥阴病的实质是什么?其分为哪几类?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跟随经方名家余秋平老师,探秘“千古疑案厥阴病”。

厥阴病篇是历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绕不过去的难点,困惑了中医界一千八百多年,成为“千古疑案”。而历代很多医家把厥阴病的研究搞得玄之又玄,脱离了临床实践,虽然能把厥阴病篇的有关条文语义理顺,却解决不了疑难大病的临床治疗。



厥阴病纲目一览表

来源:《千古疑案厥阴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厥阴病篇》

厥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人身的厥阴系统,主要由手足厥阴经脉与手足厥阴脏器(心包、肝)构成。

01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一,从胸中分出,向外侧浅出胁部,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出中指桡侧端。分支二,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02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上行小腿内侧中线,在内踝尖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少腹,入腹腔,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膈肌,布于胁肋,沿喉咙之后,上入鼻咽,连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颠顶。

03
足厥阴之脏——肝

不仅涵盖了解剖意义上的肝脏,还管辖着全身的筋膜、韧带系统(肝在体合筋),全身血管系统(肝藏血),三焦系统等,范围极广、功能强大。

其主要的生理病理特点有: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一方面条达本经脏腑气机,完成胆汁分泌、情志调畅、血液运行、女子行经等功能,另一方面连及三焦,有助全身的气机津液正常运行,调节五脏气机。

肝主藏血,肝血除濡养肝脏本身外,还可滋养形体官窍,化生精汁而入胆腑,灌于冲任而为月水,注于乳房而为乳汁,还可涵养肝气、荣养肝魂,是故肝以血为根本。

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生理上,肝经的阳气需要肝血和肾精来涵养,若肝肾阴虚,则肝气易郁、肝阳易亢、肝风易动,肝经疏泄失司,影响三焦,累及五脏,变生诸症。

04
手厥阴之脏——心包

包括了解剖意义上的心包膜,与三焦相表里。《内经》言“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意指心包与情志调畅密切相关。而中医有“心包代心受邪”之说,经虽分二、脏实一原,是以心病既可从手少阴心论治,也可从手厥阴心包论治。针刺心包经治心病已为人所共知,而在方脉中也有这种规律。

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的厥阴病,虽手足两经俱有,但以论述足厥阴肝经的病变为主,兼论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

(关于六经的实质及少阳系统的组成,详见于《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少阳病篇》)
独创“经纬相合”辨证体系——



厥阴病的分类

厥阴病,在临床上分外感厥阴病与内伤厥阴病。

01
外感厥阴病

是指素有肝脏阴血内虚为主之人,感受外邪之后,出现以厥阴肝经病变为主的一类病证。其中,又分厥阴伤寒、厥阴中风、厥阴温病等。

02
 内伤厥阴病

是指由于内伤之因,损伤厥阴肝脏的气血(阴阳),从而导致肝脏功能紊乱的一类病证。


外感厥阴病和内伤厥阴病的发展规律和辨证施治大不相同,上章已有详细解答。故在后续章节中,会分别就相应方证展开论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