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赭石以治喘,

(2023-11-21 11:58:56)
喘证之作, 病位在肺, 其本在肾, 又与风、寒、热、痰诸邪有关。历代医家治疗喘证, 多以宣肺、肃肺、化痰、纳气为基本大法, 有表证者解表以宣肺定喘, 有热者清肺热以定喘, 有寒者温肺散寒以定喘, 有痰者化痰以定喘, 虚喘者纳气以平喘, 这是治之常法。然治喘之药, 很少有用代赭石者, 近代名家张锡纯独辟蹊径, 临床用代赭石以治喘, 并获佳效, 揆之临床, 颇有灵验, 兹举病案以验证之。

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参赭镇气汤条下记录:治一妇人, 年三十余, 劳心之后兼以伤心, 忽喘逆大作, 迫促异常, 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 觉胸中窒碍不能容受。他医以为外感, 投以小青龙汤, 喘益甚。延愚诊视, 其脉浮而微数, 按之即无, 知为阴阳两虚之证。盖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 阴虚而肝肾又不能纳气, 故作喘也。为制此汤, 病人服药后, 未及覆杯曰: 吾有命矣。询之, 曰从前呼吸惟在喉间, 几欲脱去, 今则转落丹田矣。果一剂病愈强半, 又服数剂全愈。

参赭镇气汤方药组成为:野台参12g ,生赭石20g, 生芡实16g,生山药16g , 山萸肉20g, 生龙骨20g, 生牡砺20g, 生杭芍12g,苏子6g。治阴阳两虚, 喘逆迫促, 有将脱之势, 亦治肾虚不摄, 冲气上干, 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笔者用参赭镇气汤亦治疗1例喘息重症,疗效颇佳, 报告如下:患者廖某, 男,46岁, 既往患肺结核, 致使右肺纤维化, 左肺结核钙化, 心脏及食管、气管均右移。此次缘由长途旅行劳累太过, 致使喘息发作, 曾住某医院治疗,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先后服用化痰定喘、补肺定喘、补肾纳气定喘等药罔效。患者动则喘息抬肩,不能独自行走, 夜眠不得平卧, 昼夜坐于床上,身体极度消瘦, 延余诊治。诊时患者步行10余步即感气不接续,面色萎黄, 舌苔薄质淡, 两脉细数而微, 诊为肺肾气虚, 肾不纳气, 元气欲脱。仿张氏参赭镇气汤方, 药用老山参10g、代赭石20g、山萸肉10g、生龙牡各20g、生芡实10g、蛤蚧1对、沉香1g、川贝母10g,3剂后患者喘息大减, 可平坐吃饭1h未见疲倦, 先后以此方调理半月余, 生活可自理, 又治疗月余而稳定。

代赭石治喘,系张锡纯个人经验, 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 生赭石压力最胜, 能镇胃气、冲气上逆, 开胸膈, 坠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 用之得当, 诚有捷效, 虚者可与人参同用”;“ 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 至气欲上脱者, 但用人参转有助气上升之弊, 必与赭石并用, 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人参补益之力下行, 直至涌泉” 。可见张氏人参与赭石相伍, 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 确有独到见解。更用山萸肉之“ 大能收敛元气”,龙骨“ 收敛元气” , 牡蛎“ 固精气” , 共合以成纳气归肾之剂, 虽参赭镇气汤中仅有1味苏子有降气平喘之功, 然其治疗喘息属肾不纳气者,确有意想不到之效果。仲景创旋覆代赭石汤以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 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 , 故后人用代赭石于临床, 多仅从降胃气之功效着眼, 很少用治喘, 即使注重其重镇功效, 也仅仅局限于潜阳镇逆, 而与人参相伍, 纳气归原以疗虚喘, 实为张锡纯之临床心得, 揆之临床, 诚有实效。一得之见, 介绍给同道, 以开拓临床治疗的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