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下陷
(2023-10-09 15:51:09)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创立了一个名词叫“大气”,其实这个词也不是张锡纯所创,在中医里面这个“气”原本叫做“宗气”,张锡纯习惯性地叫为“大气”。大气下陷不仅仅会出现在病人身上,对于我们亚健康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先看以下场景,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大气下陷的情况。
你早上起晚了,赶着要上班,匆匆忙忙收拾下,早饭也来不及吃,就赶到单位上班。
一上午你忙个不停,跑来跑去,也不停的在和客户、领导讲话交流。
到了中午下班时间,你又饿又累,回家爬楼,本来平时一口气能上五楼,但是今天刚爬到2楼你就开始喘,身上非常重,而且还有些心脏一跳一跳的不舒服,好像要断气了一样。
于是你怀疑是不是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可是一劳累之后,心脏就一跳一跳的,感觉心慌心悸,有时候还有些闷痛,这到底是什么问题?
中医讲人体最重要的是“气”,我们先了解下人体“气”是如何产生和运动的。
人之一身,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气”来维系。但是这个气有生发的地方,有培养的地方,有储存的地方。
中医讲,“天一生水”,人体最原始最根本的气为肾中之元气。《黄帝内经》中说“少火生气”,由肾中之“少火”生发而成,徐徐上达。这是“气”生发的地方。
而人体通过饮食,脾胃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精微,来慢慢“养”这个气,这就是属于“气”培养之处,通过后天脾胃不断培养壮大。
胸中则为“气”储存的地方。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与肺中吸入的大自然的清气结合,形成“宗气”,也就是张锡纯所说的“大气”,这个气存于膺胸空旷之府。
张锡纯认为,这个“大气”,是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精微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驻留。是需要维持全身,统领一身之气的。所以张锡纯把它称为“大气”。
大气,是存于胸中的“内气”,呼吸之气,是属于“外气”。如果呼吸的气和胸中的大气不相续接之时,就是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维系肺主呼吸的正常功能。
现在很多医生遇到呼吸困难气喘的患者,不知道病因,就认为是里面的气堵了导致呼吸不通畅,于是就开一些理气通气甚至破气的药。这种误治,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更加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停止,一定要非常用力才能呼吸。而此时医生还认为这是气逆作喘,改用降气平喘的方法治疗。
胸中大气本身就已经下陷,如果医生还用降气平喘的药物,使得大气更加下降,无力维持心肺之功能,那么呼吸困难的症状会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