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眠之半夏秫米汤合黄连温胆汤

(2023-09-21 10:24:13)



刻诊:面憔悴,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迟缓,心动过缓,其余均好,能吃能喝。应该说是痰火郁积、热盛扰神之证,辨证不难。对于这样的患者,久治不愈,如果还用常规药物,开3~5剂药,绝对不会有效,患者肯定会一走了之,不会再回头,而且还会宣传说,王大夫就那么回事了,一般般。所以起手我就用了杀手锏。方用半夏秫米汤合黄连温胆汤。

处方:清半夏、法半夏各60g,薏苡仁30g,天竺黄30g,枳实15g,陈皮15g,茯神30g,黄连10g,桂枝、甘草各10g(考虑心动过缓加入桂枝甘草)3剂。

服法:每日晚饭时吃1,少量(煎液的1/3),临睡前1小时将余药饮下,排空小便。

按:临床上治失眠,我看大多数大夫都是用酸枣仁汤加减,改换其他方子的很少,在此,将我用大量半夏治失眠经验贡献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关于半夏有毒之说,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药典》和大多数同道都认为半夏有毒,很多名医案也是一再谈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用多大量(最大量用过250g,自己尝试),从未发现有中毒现象。有的大夫为了解毒,加同等量的生姜,我看加不加都一样。从《黄帝内经》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记载用半夏都是成升的用,而且很普遍,从未见有中毒的记载,后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说其有毒。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实际上半夏和山药、芋头是一类的,仔细观察,它们皮下都有一层黏液类的东西。经常做饭的人都知道在刮山药、芋头的皮之后,手都会发痒,双手拿到火上一烤就好了。二物煮熟后都不辣口,而且很面、甜。实际上半夏也是这样的,皮下有黏液。君不见《伤寒论》用半夏条下都注一“洗”字么?洗去黏液就是为了去除其刺激皮肤黏膜的作用。因该黏液物质能刺激喉头,使人喉头水肿而引起窒息死亡。这就是半夏有毒之说的缘由。但是该黏液物质一经高温就不存在刺激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