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是怎么来的

(2023-08-11 15:35:34)

人是怎么来的?

科学证明,人从自然中来,是自然的产物。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中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易传》认为自然万物的生成规律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直接说明人的生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为阳气,地为阴气,天地合气,即是阴阳二气交合,变化而生人。

《黄帝内经》又进一步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揭示出人生成的时空性质。

天地是空间,四时是时间,时空之中弥漫着无处不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气。

正是这种自然之气,有着偏阴性和阳性的气,二者的相交、交合、运动,在时空之中,造就、生成了人。

时间和空间,是人生成的大背景,人处于天地之交,即所谓顶天立地。

在天地时空背景下,具体成就人生的载体,一个是父根,一个是母基,《黄帝内经》所谓:“以母为基,以父为根,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这里的神,即是阴阳二气的交聚状态,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据此,《黄帝内经》作了具体形象的说明:“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自然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阴阳二气交聚的结果,所谓有神,所谓聚气成万物之形,当气散之时,所聚之形亦随即消亡。《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人之形体、生命都是阴阳二气交聚的结果,人的生死都是阴阳二气变化的结果。

阴阳二气之交聚,构成了人生命的形体;阴阳二气之离散,又返归到无生命的气之原始状态。

此即是人生死的本质。

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产物,为万物之灵。其形体,是天地阴阳二气聚合而成,其体内蕴涵着父根、母基、自然时空三方赋予的元气,做为人类形体活的灵魂,中医称其为神。并强调,人只有形神皆俱,方能尽终其天年。形俱而气少即是病,形俱而气无则是亡。

元气,是时空三维的。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当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其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形体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元气,犹如薪之火力,其燃烧之时间久暂,源于薪质之坚脆。元气聚于形体,则有形有神,人是活人;元气散于形外,则有形无神,人称尸体。

对于人体形神的认识,以道家庄子为最高。他对于气聚生人,气散人亡的理解,基本上可以与佛比肩了。《庄子·至乐》留下了一个鼓盆而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庄子对于气的超凡理解。故事大意是说:庄子的夫人去世了,他朋友惠子去致衰,却见庄子毫无悲伤之态。并且抱着瓦盆,手拿木棍,边敲打边唱歌。惠子就责备庄子,说你夫人跟你过这一辈子不容易,怎么她去世了,你不悲痛,反而唱歌呢?庄子说我悲痛过后想明白了,夫人的元气,原先是在她的形体里,现在她的元气并没有死,而是去了别的地方,留下的只是尸体而已。所以,我要鼓盆而歌,为夫人的元气送行。

人类的形体和内涵的元气,都禀赋于自然。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死。这是中医最基本、最原始、也最稳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九味
后一篇:消核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