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者,将军之官
(2023-07-28 16:24:34)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般都把“将(一声)军”当作名词来用,是一个统兵的官职。个人认为,“将”(四声)是动词,“军”是名词,统率军队的意思。《素问·奇病论》:“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中之将”,中为帝王在内,将为护卫在外。《灵枢·师传》:“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对于“主”与“将”,《灵枢·五癃津液别》做出解读:“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心为君,国之大主,肝为将,带兵在外。《灵枢·本腧》:“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少阴属肾,但由于肾上连肺,可以统率肾、肺两脏,将在这里也是统率的意思。肝为统率军队的官员,“谋虑出焉”,肝在情志中主谋虑,相当于军队中的参谋总部,出谋划策,深谋远虑。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是中医的精髓,藏象学说。如何从外在的表现,来观察五脏内在的功能。“罢极之本”,罢通疲,肝是人可以疲劳到极限的根本,肝主筋,肝藏血,血能养筋,这是人耐受疲劳,主司运动的根本,治疗五劳七伤,虚劳里急,要考虑到肝血的因素。“魂之居”,《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摶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与神往来出入的是魂,与精往来出入的是魄。魂魄不是鬼神,而是与精神类似,阴阳属性多少不同的生命物质。肝藏血,血舍魂,故肝为魂之居所。肝血不足则神疲乏力,肝气虚则胆小善恐,肝气实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其华在爪”,肝藏血, 肝主筋,爪为筋之余,从指甲的荣枯变化,可以反映出肝血的盛衰。肝血充盈则指甲柔韧而有光泽,肝血亏虚则指甲枯脆反翘,黯淡无光泽,严重的指甲中间凹陷,薄脆易折。有些小儿没事就咬指甲,十个手指都咬,西医认为是缺维生素或者缺钙,中医从肝论治。“其充在筋”,肝藏血,肝血充足则经筋柔韧,肝血不足则经筋坚硬,肢体僵硬。“阳中之少阳”,膈以上为阳,心肺法象阳,膈以下为阴,肝脾肾法象阴,参《灵枢·阴阳系日月》:“肝为阴中之少阳”,肝属木,有升发之性,故为阴中之少阳。四季中春季主升发,故“通于春气”。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其液泣”。这是藏象学说中的同气相求,天人合一的归纳法。五脏与五行相应,肝主东方,五脏与五色相应,肝主青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心肺之色,心主红,肺主白,白里透红是健康人的颜色,青色现于面部,面色铁青,谓之病色。五脏与五官相应,开窍于目,肝血充盛,炯炯有神。肝血不足,暗淡无光。“藏精于肝,故病发惊骇”,《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肝中精气充足,深谋远虑,挥斥方遒。肝中精气不足,很小的刺激都会精神紧张,莫名恐惧。“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五脏与五味相应,肝主酸,肝主升发,酸主收敛,肝气发散太过的时候,病发惊骇、抽搐,酸味的药物可以抑制升发之性,让肝收敛一下。刚采摘下来的水果,比如猕猴桃,有微微的酸味,木生火,有微微的苦味,火生土,放一放会出现甜味。但不能放时间太长了,土生金,金生水,水果出现流水就坏了,水再生木,出现酸腐味就不能吃了,对人体有害。“其类草木”,肝五行属木,草为乙木,树木为甲木,故桂枝能祛风邪,“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五畜为益,五谷为养”,女人生产之后,炖一只老母鸡,吃鸡肉喝鸡汤,可以养肝血。现在小儿吃鸡肉太多,晚上睡觉不稳,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风象。白天挤眉弄眼,嘴角不自主抽动,西医认为是营养过剩,抽动秽语综合征,用抑制神经的药物治疗。中医认为是肝风太过,“是以知病之在筋也”,病发惊骇,通过调理肝胆功能来治疗。肝主筋,受凉会腿肚子抽筋,惊厥会全身抽筋,癫痫会全身抽搐,治疗抽搐的疾病,可以从肝论治。“其谷麦”,五谷之中,麦子是最早返青的,冬季播种,春季返青,夏季收割。肝血不足的人,要多吃麦子,麦芽可以舒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近代伤寒大家张锡纯,喜用生麦芽代替柴胡,既解决了肝气郁结,不能升发,又不妨碍胃气下降,解郁的同时,可以顾护中焦脾胃,顾护气血化生之源。麦芽性平,无寒热之偏,适合肝病患者长期调养之用。“其应四时,上为岁星”,肝与四时相应,其应在春,岁星为木星,这是天人相应,春季对肝有影响,木星对人有影响。《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古人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观察发现,肝病如果夏季不能痊愈(木生火),到秋季就会加重(金克木),但如果秋季不死,会相持与冬季(水生木)。到了春季,木气升发,肝病就会复发,肝为风木,风气通于肝,故当禁风。“其音角,其数八”,“宫商角徵羽”为五音,肝对于角,相当于现在的mi,古代专门有音乐疗法,可以针对性的听适合自己的音乐。肝五行属木,在术数学中与八相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生用气数,桂枝三两,阳生之方。成用形数,柴胡八两,扶阴之方。“其臭臊”,五味之中,肝主臊味,也有说膻味。五畜之中,羊肉有膻味,除了焯水,正确的方法是冷水下锅,或者与胡萝卜同煮。“其液泣”,肝之五液为泣,就是眼泪,泣血顿首就是泪如血涌的意思,肝藏血,其液泣,泪血同源,真的能哭瞎眼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中医是取象比类的学问,在天之风与在地之木,都与肝是一个象,所以老中医经常说肝为风木,桂枝可以平肝木。“在体为筋”与“肝主筋”是一个意思,经筋拘急或经筋弛缓,是“在变动为握”的两个病理性表现。脑梗或脑出血疾病,中医称为中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一侧的手不能动,紧紧地攥着拳头,不能主动松开,时间长了,别人掰都掰不开。偏瘫分为硬瘫和软瘫,软瘫的患者经筋驰纵,不能握拳,失去了握的功能。“在变动为握”还有两个生理上的表现,首先说生,小儿出生时囟门未合,为了不让邪气侵入,不让魂魄外散,有一个时时保持的手势,四个手指把大拇指紧紧攥住,道家称为“握固”。道书《云笈七签》上记载:“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道家认为,无名指的指根处为肝的风窍,将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指根处,则肝风不散,肝魂不散,小孩子出生后自带本事,握得非常紧,肝气特别足,等长大一些,囟门闭阖之后,就渐渐放松了。生理上还有一个现象与肝主握有关,就是人死的时候都是撒手而去,很少有握着拳头去世的,除了修炼有素的老修行,可以保持握固的手印,安然而去。撒手而去的同时,肝魂也随之散掉了,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
“在色为苍”,苍色就是青色,如苍山就是青山,苍松就是青松,形容草木茂盛叫苍翠。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肝炎面色发黄是肝色,中医认为是脾色,肝病的颜色是青色,《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人的神气盛衰看眼睛,脏腑的精气盛衰看面色。健康的青色像明润的碧玉,有光泽,不像青蓝色,有晦暗之色。“在音为角,在声为呼”,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大喊大叫,呼喊之后会感觉舒服,其实是脏腑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有些小孩不分场合,大呼小叫,人们会说这孩子没教养,大多想不到是肝气太盛。还有的人,在睡眠中大呼小叫,人们认为是做噩梦的原因,其实是肝不藏魂。特录一则“在声为呼”的医案,以供临床学习:“一九六八年春末,南关村一老妪,六十岁。其证是从早到晚不停地拍手,同时口中不停地噢呼噢呼地长嘘。昼夜不停十天,特来求治。病因是月余前因家务事与儿媳发生口舌争执,被老头嚇阻,几天后,觉心胸处懣闷不舒,乏力,纳差。服药未效,自述病反从心口扩展到胸胁,疚的、憋的难受,长呼一声,似觉稍舒。饮食日趋减少,睡眠日趋不佳。另求一医,与服舒肝理气药,见效。半月前,忽于天将亮时起来跑到院子里长呼短嘘,拍手捶胸,其声惊动了四邻。自言心里憋得要死,本想到院里来回走走,透透空气,不料却控制不往了。经众邻友劝解,初起尚有能抑制之时,后来就怎么也止不住了。十天来,除了打安眠针睡三四个小时外,几乎昼夜不能停,不能由人。患者伸开两手说:你看我这两只手都拍的这么红,这么肿,发烧,痛的历害,喉咙也难受的很,就是停不下来。医生说安眠针已用到极限,不能再用了,你快给我想个办法,实在是顶不下来了。要求往院治疗。检查:患者面赤,脉弦细有力。舌质红,苔黄燥,口渴多饮,二便尚可。脉证合参,症属肝郁化火,法宜解郁清热。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肝在声为呼”的理论,从肝热论治。处逍遥散加泻青丸合方为治。一剂即效,三剂而止。后以调理肝脾法,十日而愈。出院。半月后复诊,无复发”。
“在志为怒”,虽然肝主怒,但也要分虚实,《灵枢·本神》:“肝虚则恐,肝实则怒”,有人说肾主恐,肝虚则恐是子病及母。换一个角度来看,肝藏血,血舍魂,如果肝虚,血不能藏魂则魂不守舍,飞扬于外,就是阳不能入阴,睡不安稳,表现为作噩梦,睡眠中也恐惧,常常惊醒。白天也一样,肝虚的人除了恐惧,还表现为怀疑,对谁都不信任,西医称为被迫害妄想症。肝气实则瘀滞不同,肝气不舒则怒,脾气暴躁,所以说肝喜条达,肝喜疏散,“肝德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