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苏子

(2023-05-18 17:45:39)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辛,温。归肺、脾经。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紫苏子还有以下作用:

1、紫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

2、紫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紫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紫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紫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紫苏子有抗癌作用。

7、紫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紫苏子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摘录】《中国药典》

紫苏子的药用附方

1、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2、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3、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4、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5、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紫苏子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1、可以提高人类记忆力

紫苏子泡水喝,对人类脑细胞作用明显,能加快脑细胞的再生与活力,可能让人们的记忆力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紫苏子中的油脂对人类大为爱出发的核酸蛋白质和单胺类神经质有促进再生的功效,而它们又是提高记忆力重要成分。

2、可降血脂和降血压

紫苏子中有大量的油脂和多种酸性成分,而且这些酸性成分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它们进入人体以后可以中和人体中多余的脂肪成分,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加快血液的流动,从而也就起到了降血压和降血脂的重要作用。

3、可以抗病毒预防癌症

紫苏子泡水喝可以减少人体中氧化反应的生成,也能清除人体中多种病毒与毒素,能有效预防癌细胞的生成,对预防癌症和多种病毒性疾病作用明显。另外紫苏子的抑菌功效也很出色,对人体内部的酵母菌和青莓菌等常见病菌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紫苏子怎么吃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

紫苏子的毒副作用

紫苏子2.3-15.5g/kg喂牛,可产非典型间质性肺炎,但紫苏子在霜冻期后则无此毒性。

紫苏子医书记载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3、《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4、《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5、《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6、《本草通玄》:治蛇犬伤。三子养亲汤”是用三种果实组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具体方法是: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加水适量,水煎2次,合并2次所煎汁液,于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 方中白芥子能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能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可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 均系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旋复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