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第一中学《创建岷阳书院碑记》
(2018-09-17 22:04:58)| 分类: 中华扈姓 |
我国重熙累洽,文治日新,既隆学校之选,而省会郡城莫不有书院之设焉。郫虽小邑,古称沃野。玉垒西峙,沱江绕郭。前代如何君公、扬子云,节义文章彪炳史册,亦宇宙萃灵之区也,而书院缺焉。夫聚之无其地,学之无所承,虽有魁宏通达之士欲扩大其器识,追古而从之,其道无由。
龙飞乾隆拾玖年岁次甲戌嘉平吉旦。
(作者:任履素,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四川成都府郫县县长)
我们国家长期清明兴盛、和平安乐,日益出现了以文教治国的新气象,已盛行从学校中选拔人才,因而省会郡城没有不设立书院的。郫县虽是个小县,但自古就称赞它有肥沃的田野。西边有高耸的玉垒山,沱江环绕着县城。郫县前代人有何君公、扬子云,他们或节义或文章光照史册,说明郫县也是天下聚集人才精英的地方,可是缺少培育人才的书院。(学生们)聚集没有地方,学习没有师承,即使有杰出明智的人想发扬光大他们的才能见识,使他们追踪并赶上古人,(只可惜因为郫县没有书院),他们也就没有恰当的上进之路。
壬申年(1752年)六月,我(任履素)接受皇帝的命令来治理这个地方。癸酉年(1753年)春天,我邀请本县有钱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议筹划(兴办书院的事情)。幸而各位君子对兴建书院有同样的心愿,他们提出建议,首先捐款并募集资金,就在何公祠的旧房基上进行扩建。在秋末聚集工匠,到年底完成了修建的事情。甲戌年(1754年)春天,就聘请老师到书院教授学生。读书的人从八岁成童接受书本教育,整年诵读,诚然学得其所了。不过,学习的人诵读诗书、效法孔子孟子,难道只是为了科举及第、登上荣耀的地位吗?本该用以弄懂社会和事物的根本原理并达到适用,为朝廷选拔能担负重任的人才作准备,那么,立身处世、修养自己德行的学问尤当放在首要位置了。郫县的前辈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何君公、扬子云,然而扬子云与何君公相比,扬子云赶不上何君公的十分之一二。在何君公之前,在孔丘、孟轲之后,人物的等级差别尚且很多,而现在有志的人认为自己应该处在哪一个位置呢?(我)又听说,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不只是教育那些优秀的人,却必须从优秀的人开始。所以有学校教育然后有礼仪谦让,有礼仪谦让然后有优良的社会风气。有道德文化的人能独自卓立于世,不屑于随波逐流,一定要从事远大的事业,让同宗同乡里的人观摩瞻望并作为榜样来效法,走在前面转移风气、开拓局面就在于这样做了。如果只是以一点文章技艺互相吹捧,以一点声名才华互相追攀,随便依附在别人后面而无自己的特色著称,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重视文教事业的人应该兴办书院了。创建岷阳书院这项工程,倡导、鼓励的人有连平州的州官黄以弁等,督理办成此事的人有闾珩先生、卓大纬先生。黄以弁老先生已经倡导此事,又捐出财产来资助学校费用,尤其值得赞美。至于对这种义举的有无或者废止的态度,就厚望于在我之后来此做官的人厚望了。因此写了这篇碑记。
乾隆皇帝居位第十九年的腊月,岁在甲戌(1754)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四川成都府郫县县长任履素写作碑文
四川省成都府郫县文教科长扈书在碑头篆写碑名
四川成都府郫县公安局长陆瑞卿监工
广东惠州府连平州州长回乡养老黄以弁书写碑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