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
唐-王勃
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羁旅山川,辍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面胜地,陟危楼,放旷怀抱,驱驰耳目。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池台左右,觉风之助人;林麓周回,观岩泉之入兴。则有惊花乱下,戏鸟平飞,荷叶滋而晓雾繁,竹院静而炎氛息。赏欢文酒,思挽霄。人赋一言,庶旌六韵云尔。
链接
夏日登龙门楼寓望序
益者三友,则道术可存;同心三人,则金兰可裕。况乎诗书旧好,披乐广之高天;乡党新知,扫颜回之陋巷?寻胜地,叙清芜。脱野客之荷衣,入幽人之桂座。榴花浮酌,对文举而无忧;葛蔓调弦,抚锺期而有遇。既而南方夏晚,北牖晴开。中园之弱柳含烟,旷野之阴蔽日。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戏鸟凌空,狎林亭而半度。兴酣情逸,共敦行役之期;搦管含毫,独对当仁之序。
王子安年谱(王子安集注)
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六五零) 一岁 子安生于绛州龙门。
永徽六年乙卯(六五五) 六岁 能属文,构思无滞词。
显庆元年丙辰(六五六) 七岁
显庆三年戊午(六五八) 九岁
显庆五年庚申(六六零) 十一岁 从曹道真学医。
龙朔元年辛酉(六六一) 十二岁
龙朔三年癸亥(六六三) 十四岁 八月,太常伯刘祥道巡行风俗,子安上书(《上刘右相书》)自陈,祥道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
麟德元年甲子(六六四) 十五岁 曹道真别去。作《黄帝八十一难经序》。
麟德二年乙丑(六六五) 十六岁 三月,乾元殿成,子安上《乾元殿颂》。沛王征为侍读。后为《平台抄略》十篇。
乾封元年丙寅(六六六) 十七岁 正月,帝登泰山封禅,子安上《宸游东狱颂》。
总章元年戊辰(六六八) 十九岁 上《拜南郊颂》。后为《檄英王鸡》文,被斥,不令入府。作《山家兴序》(一作《山亭兴序》)。
总章二年己巳(六六九) 二十岁 五月癸卯,自长安登程,观景物于蜀。作《入蜀纪行诗序》。
西过扶风,有《扶风画届离京浸远》诗。
又西度散关,有《散关晨度》。
又西南经凤州,有《晚留凤州》诗。
又西南出褒斜之隘道,遂抵普安,有《普安建阴题壁》诗。
又西南行,以秋日至玄武(今四川中江县),与济阴鹿弘胤、安阳邵令远游玄武西山庙,有《游山庙序》、《游山庙赋》之作。
又作《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
咸亨元年庚午(六七零) 二十一岁 自玄武南游,至飞鸟(今四川中江县南一百七十里),作《梓州飞鸟县白鹤寺碑》。
又东行至梓州(今三台县),有《梓州郪县兜率浮图碑》、《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梓州郪县会议寺碑》诸作。
又南行至通泉(今射洪县东南七十里),有《梓州通泉惠普寺碑》之作。
复返玄武。
九月,至成都,有《晚游武担山序》及《九月九日登望乡台》诗。
又至九龙县,作《益州夫子庙碑》。
咸亨二年辛未(六七一) 二十二岁
与九龙县令河东柳太易游,作《春思赋》。
四月,与柳太易宴于仙居观,有《夏日仙居观宴序》。
自县州东归,有《县州北亭群公宴序》。
归京,参时选。
咸亨四年癸酉(六七三) 二十四岁
为虢州参军。
上元元年甲戌(六七四) 二十五岁
续祖父文中子书《续书》。
匿官奴曹达,惧事泄(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上元二年乙亥(六七五) 二十六岁
上《百里昌言疏》。
复旧职,弃官东归。
往交趾省父,八月十六日至淮阴,有《谒汉祖庙祭文》。
至楚州,宴于郝司户宅,有《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饯崔使君序》。
至江宁,宴于吴少府宅,有《江宁吴少府饯宴序》。
八月二十九日,至浔阳,致书祖翁承烈。作《永丰乡人杂书续篇》。
经鄱阳湖中,作《采莲赋》。
九月九日至洪州,作《滕王阁序》。
至虔州,为虔州诸官作祭故长史文。
十一月一日,为《鉴图铭序》。
仪凤元年丙子(六七六) 二十七岁
八月,自交趾返,渡南海,堕水而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