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看过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超7成以上,崇拜的偶像是歌手、演员,还有体育明星。周围不少孩子的记事本、房间门上,都贴满了这些明星的照片……大概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对偶像的“疯狂追逐”期。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生活棱角的打磨,对那些曾经崇拜的明星,大多人又会有另外一种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与认知。对偶像,或遗忘,或淡漠,有的,也许渐渐,就已成了藏在心里的一段段回忆。
不过当今,青少年对偶像的追捧与追逐,确实也受到了各种“造星”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却往往少了一些思想性及文化性的内涵。对明星人物,在社会舆论上,是否也一直存在过于放大,过度渲染的倾向?是否一直采取了简单甚至极端化的处理,容易给年轻人造成一种“神”的错觉,间接引发其不理智的行为?
偶像是人,不是“神”,应更多引导青少年如何去欣赏、仰慕、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主动了解、挖掘,帮助找出这些偶像身上的正能量成分,并将之化为对青少年成长的一种榜样的力量。还有一点,对一些文体明星,实在没必要过度包装、过分吹捧,太过理想化、浪漫化,或许只会加重年轻人在追星中的自我迷失倾向。
当今造星追星的社会环境,以及泛娱乐化的趋势,折射出的是一种引导上的缺失。繁华浮躁的“造星”,夹带着更多的是商业的利益,往往在推出一代代明星的同时,也造就一批批不理智的追星一族,并使其追星行为变得更极端,更肤浅。
该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告诉那些非理智追星一族,如此追星之举,实在没什么值得荣耀,相反倒是缺底蕴、少文化的表现,有损自身形象,有失自身水准。年轻人选择什么样的偶像,采取什么样的追星方式,更多反映出的是一种环境的氛围,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