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很快,上海钻石联赛,到了赛事签约的最后一年。明年,老时间、老地点,还有钻石赛,还能看到刘翔吗?算是留个伏笔。
悬念,其实不大。有上海、有刘翔,就有了市场,有了影响……国际田联(IAAF)近年看重亚洲,更看重上海——全亚洲的“钻石”只有两站:除上海,还有“富得流油”的多哈。IAAF主席迪亚克的眼光,果然好,对续约,想必不肯轻易放手吧?
刘翔,当然是钻石中的钻石。此赛事的前身黄金大奖赛,是在刘翔雅典夺冠之前就谈下的,但现在,到了百姓口中,就变成了“刘翔的比赛”……当然,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冲着刘翔去的。
于是,想到一个问题:很多人,大概不是因为喜欢田径,而只是因为喜欢刘翔才去看比赛的吧?相比之下,在欧洲办田径赛,远比在亚洲、在中国要简单得多。因为绝大部分欧洲人,对田径有一份天然的热爱,曾去过意大利、法国、挪威等看田径,赛场内爆满,那一年赫尔辛基世锦赛期间连雨,观众就一直坚持在雨中观赛……那些镜头,直到现在,还在眼前。所以今天,当看到一张英国残疾姑娘克莱尔·洛玛斯用仿生学的机械腿帮助下,用了16天,走完伦敦马拉松路线的那张照片时,莫名就多了一份感动。
竞技场上,谁都想赢怕输,这是人的正常心态。不过,过分追求,就没意思了。还记得2009年,刘翔在上海站0·01秒惜败特拉梅尔?那是刘翔伤愈后的复出之战,虽无缘金牌,倒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竞技场上,美丽的,并不仅仅只有金牌……有意思的是,这世上,总有那么多“无心插柳”之事,不经意间,就成了经典,就像那张照片中的残疾姑娘,就像那一次屈居亚军的刘翔,还有那一个最初并非为刘翔而设立的上海田径赛…… 小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