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资讯
标签: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非标资产小微贷款杂谈 |
分类: 业已绩日 |
2013年是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第四年,永隆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从2009年的8.84亿港元增长至21.31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08%。
现在,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意义显而易见。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收购永隆银行有了广阔的业务领域,除了打造成海外财富管理平台、跨境公司金融服务平台,永隆银行还是招商银行的中小银行跨境业务服务平台,也为国内小微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服务的平台。
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比例,不得高于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银行总资产的4%,两者以较低者为准。
截至2012年底,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3700亿元,按照新规要求,招商银行“非标资产”占比略高于监管指标,但其中有相当部分资产即将到期,预计未来3—5个月内能够完全达标。新规定对招商银行的总体影响不大,2013年底能够做到理财产品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2012年,招商银行力推的“两小”业务快速发展,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3.6%至4176亿元,“两小”贷款在境内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从15.83%提高至24.99%,成为招商银行2012年业绩的一个亮点。
新增贷款将主要投向“两小”。2013年,“两小”仍是招商银行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包括零售银行业务中500万元以下的小微贷款以及批发业务中500—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贷款。
与民生银行未来两年小微贷款余额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不同,招商银行不希望看到“两小”规模突然暴涨,招商银行未来“两小”业务的发展目标是小企业贷款和小微贷款在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5%,但并未为这一目标限定期限。
招商银行从5年前开始涉足小微贷款,过去两年进入快速发展期,面对企业容易出现披露信息不足等问题,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坦言,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不高确实会导致这类贷款的风险上升,小微贷款的风险依然可以有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小微(贷款)主要是做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的占比近80%。招商银行具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贷后也有强大的催收体系,大部分城市居民100万元规模的贷款在催收后,风险并不大。
此外,“两小”贷款仍是拉高招商银行净息差的重要动力。
2013年第一季度,降息的后续影响和存款的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对净息差构成负面影响,“两小”业务的定价水平则较高,二者综合作用下,招商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会略有下降,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2013年,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反弹。截至2012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为116.94亿元,较年初增加25.21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05%至0.61%,但同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下跌48.34%至351.79%。
拨备的政策没有变,(拨备规模)是随着信贷规模增长和信贷质量变化调整的。2012年拨备覆盖率下降主要是因为2011年已经提前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进行补充拨备,而2012年,两类风险资产规模大幅下降,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减少20%,对应的补充拨备也因此减少。
对于小幅反弹的不良贷款规模,不良贷款主要出现在零售业务方面,问题根源在房贷和小微贷款,二者的风险暴露期分别为3—5年和1年内,其中,招商银行批出的房贷集中在2008年至2010年,2012年大量贷款集中进入风险暴露期。另一方面,2012年经济整体下行,导致一些借款客户无法按时还款,尤其是大额房贷和商业房贷出现一些违约案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