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信贷挖潜

(2013-02-01 11:22:33)
标签:

2013银行

银行放贷

银监会监管

表外业务

杂谈

分类: 待价而估
银行信贷挖潜  《财经》

在十八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适度增加信贷供给”已成2013年各家银行放贷计划的指导思想。

  

2013年工、农、中、建,四大行计划新增信贷分别约为9000亿元、7000亿元、5000亿元和8400亿元,总计近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12%,略快于2012年。

  

相比之下,2013年各中型银行的贷款增速则可能更快。目前各家银行正在跟央行协调,争取2013年能拿到更多一点的信贷额度。触动各家银行调整2013年工作预期的原因,还包括新建项目的纷纷上马。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下半年,发改委累计审批项目总额已达7万亿元左右。

  

事实上银行投向肯定要支持国家规划,基建、铁路、公路以及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相关项目都会有安排。顺应国家政策,跟进相关行业和项目不仅是政治需要,也是自身发展机遇,况且前期的中长期项目大多未完成建设周期,所以还会有配套资金跟进。

  

与巨大的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形成对比的,是银行有限的信贷能力。由于过去几年持续巨额放贷透支潜力,部分银行已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领域频频碰触监管红线。如何配合宏观经济稳增长,为城镇化提供充沛的配套资金,挖潜银行信贷能力,成为摆在决策层以及各银行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除了受限于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确定的年度信贷额度,商业银行放贷普遍面临银监会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中长期贷款占比等诸多指标的束缚。实际上,监管者对这些指标的拿捏正在应宏观经济的需求做实时调整。

  

根据上市公司数据,截至2012年三季度,包括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等在内的上市银行存贷比超过了70%。与2011年不同的是,2012年鲜有银行因为存贷比闯红线而被叫停信贷。2011年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在年中都受到了央行关闭信贷系统的惩罚来满足相关存贷比指标的要求。当年四季度,中行就是通过牺牲一定的规模,减少投放而保证了年底的贷存比达标。

  

20122013年整体放贷情况来看,在宏观经济出现下行时,存贷比这个指标是被默许超一点的。这包括指标本身的高低,以及每日监管达标的模糊化。除了监管层默许部分监管指标具有一定灵活度外,银行也在尝试以多种方法满足监管政策。比如,在2012年中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再次强调了“存款立行”政策,中国银行更是确定了2013“以存定贷”的新规。

  

为了获得足够的存款满足存贷比指标,季末冲时点拉存款仍将在2013年的银行业频频上演。部分小型地方银行甚至发明了诸多暗渠弥补存款缺口:一种方法是将客户资金存为高收益理财产品,资金则通过证券公司等各种渠道购买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保险资金再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存在该银行。越来越多急于攀附银行的小型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正在成为类似渠道的低价甚至免费提供方。

  

2013年监管对存贷比指标的模糊仍将延续,部分分行仍然被允许在存贷比上“超标”,以支持更大规模的放贷。

    

此前,2012年底召开的国家发展与改革会议上,发改委相关领导公布了新型城镇化相关规划,主推“城市带”的发展概念,位于这些城市带上的银行及其分行将获得包括信贷资源倾斜等各种优惠政策。

   

来自资本充足率这一刚性监管指标的压力,在2013年也有望缓解。自从2008年-2009年天量放贷透支银行持续贷款能力后,资本充足率这个监管指标就成为很多银行家最头疼的事。

  

2012年全年,商业银行再融资趋向缓和,年内股权融资仅有三例,分别为交通银行566亿元、兴业银行237亿元以及北京银行年初118亿元的定向增发。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03%,相比二季度末的12.91%有所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58%,亦同步上升,双双高于监管最低要求。

  

银行还可能获得新的资本补充渠道缓解资本压力。2013116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表决通过,于2014年前新增发行600亿元新型二级资本工具。“新型”意指符合数月前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类资本往往具有减记或转股条款,以便在特定危机时刻吸收损失。

  

2012127日,银监会发布上述《指导意见》,以“推动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指导意见》酝酿已久,是《资本管理办法》的必要补充。但此办法独立于《资本管理办法》提出,也表现出各方力量的博弈和办法本身的灵活性。

 

包括优先股、混合债务工具在内的多项创新工具正在加紧研究中,“短期可待”推出。银监会在《指导意见》中强调,将“坚持商业银行是资本工具创新主体原则”。如果包括可以补充一级资本的优先股得以成行,那么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有望大大扩宽。

  

工商银行的上述举动即为未雨绸缪。包括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大中型银行也纷纷在研究申请新资本工具,以谋求“长期资本达标”。

  

20121224日,在银行业协会召集的银监会与商业银行高层沟通会上,各方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如何将目前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固定资产重新估值计入资本。这部分资产大部分是商业银行网点所在的房地产,其价值目前仍以购置价计入资本,大大低于当前市价,且数量巨大。在此次沟通会上,银监会并未就此表态。扭转这一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难度并不大。

  

对于2012年宏观经济由冷转暖的变化,新的创新资本的推出与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不能说没有关系。未来一年到两年,绝大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都没有太大问题。监管层认为部分还要归功于银行近年来持续的巨量融资以及低资本消耗业务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维持“长期资本达标”。

  

相对于信贷规模在管控下的有限放松,担保、分销、结算、理财等银行表外业务的计划则相当激进。人民币理财作为迅速崛起的表外业务,是近年来银行突破信贷规模管控、开辟利润增长、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重要新渠道。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6万亿元,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近66%2012年,银行理财业务异军突起,以超越基金、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业务规模而吸引了投资者,也包括监管者的目光。

  

2012年末审计署已完成对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的准备工作,并将人民币理财作为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

  

大行颇为激进的发展规划基于对发达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经验的理解。尽管大家都谈风险,但最多是规范,而不可能叫停,发达市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理财需求不可阻挡,束缚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等于拱手出让利润和市场给外国机构。

  

过去一年监管层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发展基本持默认加规范的态度。此前曾提出要求各家银行分季度上报理财产品规模,但也并未大幅打压各行上报的规划。基于此,各家银行制定的2013年的新计划,基本都在研究如何争分夺秒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和因此蕴藏的风险却因各家银行不同而差异明显。据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其中与银行原有贷款客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信托贷款以及委托贷款分别达1.29万亿元和1.28万亿元,另外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5万亿元,三项占比之和约23%。这三类是银行理财资金博取高收益时最常配置的资产。

  

谨慎的银行,将能够进入理财资金池的融资类资产一般都执行信贷标准。对一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只是尝试性配置。有的银行做法激进。资产好一点的大家都拿来做信贷,直接放钱,质量不怎么样的才推到表外。预计2013年新增信贷额度略高于2012年,但考虑到表外融资的规模,就知道已经不是紧缩环境了。

  

一些城商行为抢占市场,配置了很多高风险资产,包括被明确限制的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城商行如何在“抢占市场”和“规避风险”之间颇显为难。流动性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如果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倒闭都不为过。2013年地方融资项目会成为重要业务。  

 

各方对表外业务迅速膨胀以及可能蕴藏的风险颇为担心。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明确理财业务主体,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实际上,很多表外业务都需要银行承担偿还责任,但没有计提坏账准备金,出了问题银行还是要兜底。

  

2013年新一轮投资冲动,监管层对其间蕴藏的风险估计较为严重。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王志浩17日发布报告《中国:梦想2013年经济改革》,他认为2013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将再次上升。依据是“由于政治的影响,中国银行在经济低迷时期会更加激进地放贷”,政府会周期性地对银行进行救助以收拾残局。他通过计算发现,2012年整个体系的杠杆达到了GDP206%,创下历史纪录。并且本轮周期中还有一个额外的困难,即一个更大和更分散的金融系统,其中包括了基金公司、私募、证券、小贷公司等,这会导致清理工作更加艰难。

  

实际上,经过多年经营改革,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意识也在加强,“向上要政策”的同时,也在“向下要效益”。做大资产规模的冲动有别于2008年。2013年贷给地方项目的配套资金数量是要打折扣的。  

 

此前银监会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2013年首要任务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对平台贷款风险,继续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房地产贷款风险,要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对待产能过剩行业,要求“有保有压”,同时“防范企业集群风险”。

  

2013年,银监会在重点区域和行业做了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性的风险防范要求,此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部贵阳地区,行业上则包括上海地区钢贸行业、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都有信贷额度的严格要求和特殊管理方法,高压态势并没有放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