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力争银监会“夹层融资”试点银行

标签:
招商银行夹层融资杂谈 |
分类: 业已绩日 |

招行强调,银行不能紧盯传统的中小企业,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问题问题,总体风险会上升。
因此,2010年招行推出一项内部称为“千鹰展翼”的创新成长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计划,实质是将传统信贷与新兴投行业务嫁接,特别开展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为企业提供非公开募集的股权融资服务,截至目前9月19日,客户数已达到1431户,招行已成为2011年上市企业中44家的IPO资金监管行,市场占比达28%。
早在2009年初始,招行就开始研究新兴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模式,2010年从战略上系统推出,提供融资现金管理、理财、供应链管理、跨境贸易和投资、上市顾问等多方面服务,还包括重要的私募股权融资。
每年选出1000家创新企业,至此,三年中共有3000家。招行选择的标准包括:
1.
2.
3.
4.
标的企业选出后,招行就和PE合作,为企业前期引入资金。PE投资某些项目的同时,招行会同步提供贷款,投贷结合。目前合作PE已敲定240家左右,双方转介,共享资源。
不过,与此前进入市场的其他银行不同,招行并不期望从PE投资企业套现获利,而是认为利益来自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基础夯实后,银行的利润来源将远超出短期曲线投资的股权溢价收益。当企业快上市或上市后,对银行就有巨大的业务融资需求,同时还多有并购贷款需求。随着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其现金管理、公司理财、国际业务等新业务需求都会被激发。
已知招行提供的三种类型产品包括:
1.
2.
3.
所谓的夹层融资(MEZZANINE
目前,招行在进行“贷款 + 选择权”联动产品探索,正整合相关部门研究夹层融资产品,力争成为银监会夹层融资产品的试点银行。
在招行看来,中国的市场还远未发展到“贷款 + 股权选择权”夹层融资阶段。夹层融资需要国家立法给予突破后,商业银行才适合放开做,目前不能成为主流。一旦操作不当,银行面临的不仅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更可能被起诉和罚款。
建行就是前车之鉴。建行2008年设计“期权财务顾问协议”,可令缺钱企业在让渡一部分股权收益情况下顺利获得融资然而,截至目前,建行与多家“期权财务顾问协议”爆出法律纠纷,给业界沉重一击,其中曝光的是建行深圳分行与新星化工公司,其仅在此项业务上的坏账已超过1亿元。也就是说,银行在给多家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签订未来股权投资的选择权协议,这种模式风险很大。
与建行相比,招行显然非常“保守”。招行表示,银行必须寻找无利益关联的PE合作机构,银行贷款要与股权投资隔离,否则就容易出现利益输送。因此,在现有框架下,银行可尝试的路径包括,通过银行集团经营方式,在海外设立PE公司回到国内建立直投基金;参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隔离公司,对贷款客户进行股权投资等。
具体招行强调,将参照国际同业做法,比如富国银行有专门的PE公司,但其并不做富国银行的贷款客户,避免风险转移和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