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流动性及银行业绩(二)

标签:
银行理财资产方融资表外表内信贷类贷款收益错配m1m2杂谈 |
分类: 待价而估 |
2.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快速增长?
A.资金池方的驱动因素
1)需求在快速增加。负利率、股市和房产等其他渠道投资收益率低背景下,收益率稳定且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新宠。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增加。
2)理财产品成为银行获取或争夺存款的来源之一。在准备金率高企、贷存比考核趋严等背景下,银行在存款方面的压力较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主动性加强,以获取更多资金来源,缓解流动性和监管考核的压力。
3)一些银行战略发展的需要。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通过积极发展该项业务,以获取更多存款份额,在银行间竞争中保持强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银行理财,能蚕食其它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为未来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做准备,避免在“脱媒”背景下损失较大。
B.资产池方的驱动因素
1)融资需求大于贷款规模控制,资产池能部分满足融资需求。通胀背景下,贷款规模控制严格,而融资需求仍较旺盛,理财产品对应的资产池能部分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同时不在贷款规模控制之内。这是资产池方迅速做大的主要动因。
2)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资产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不计风险加权资产权重,对资本无消耗。资产池业务也使银行的资产业务更多样化。
理财产品快速增长源于双驱动。资金池方和资产池方都具有快速增加的驱动因素,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
3. 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
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融资收益和期限错配。
A. 融资收益
理财产品中的票据相关类和信贷相关类资产都是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出,相应的获取融资收益。随着贷款利率上浮和票据贴现收益率的上升,该方面的收益率保持在高位。同时,在贷款规模控制背景下,理财产品提供的融资功能获取或留住更多的客户,获取客户更多的综合收益。
B. 期限错配带来收益
上文所述,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短期,但如果理财产品能不断续发,则资金池的总量保持稳定,与其匹配的资产池就可以购买期限较长的资产,从而获得期限错配带来的收益。当然,这对银行整体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要求会更高。
三、银行理财对流动性的影响
1.银行理财对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影响
A. 资产方,银行理财资产池提供的融资占新增银行表内外融资5%—6%,占新增贷款8%-9%。
2011年新增方面,资产池类新增的票据类3000亿—5000亿,新增的信贷类0—1000亿,预计占银行表内外融资(贷款+银行表外融资)的5%—6%左右,预计占新增贷款9%左右。
2009—2010年两年间理财产品新购买的票据和信贷类资产约为1.2—1.5万亿,同样占2009—2010年银行表内外融资的5%—6%;占期间新增贷款8%左右。
余额方面,理财产品对实体提供1.05—1.2万亿的信贷类支持,以及1万亿以上的票据融资支持。相对于54万亿的贷款余额以及余额更高的社会融资总量,占比不高。
B.负债方,银行理财资金池具有类货币性质,对M2增速分析产生扰动在1%左右。
银行理财资金池可以轻易转换为居民和企业的现金和存款,具有类货币性质。由于资金池一方出银行报表,不在M1/M2 的统计口径内。那么理财产品资金不断大规模出表和入表,干扰了M1/M2 的增速分析,使得2011年的M1/M2 的变动较大。由于某些理财产品是用于冲规模,其资金池余额的时点数差别较大,资金池月底数低于平均额,季度底余数更低。
预计2011年目前的理财产品平均增量为8000亿—1万亿,考虑时点因素,资金池增量替代存款对M2同比增速影响在1%左右,即拉低M2同比增速1%左右。对M1同比影响,则需要了解资产池对现金和企业存款替代的比例。(这也可以部分解释,2011年4月、5月M2同比增速15.3%和15.1%,低于16%的调控目标,而央行认为增速是合适的。)
对货币乘数影响小。由于资金池不用计提存款准备金,会不会影响货币乘数?答案是影响较小。理财产品购买资产池后,货币资金又进入银行体系,未来货币派生同样要缴保证金。理财产品第一次派生存款不用缴保证金,未来的多次派生同样需要上缴,所以对货币乘数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