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性重要银行”
标签:
系统性重要银行实施标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杂谈 |
分类: 待价而估 |
所谓“系统重要性银行”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banks,国际上的定义是: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会对国家或者全球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银行。银行一旦产生问题或者倒闭将对国家或者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影响,包括核心金融功能的中断、金融服务成本急剧增加等;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信贷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时间跨度。
目前,中国央行衡量“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是:1.资本规模
若出现系统性信贷过快增长,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 当然目前来讲,逆周期超额资本,暂时不计入在内。
此外,流动性方面,引入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有效性。银监会提出,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关于金融机构杠杆率,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不得低于4%,这较之前公布的均未变化。
以下6家银行,是第一批完成新监管工具测试的银行:
1.
2.
3.
4.
5.
+1. 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
截至一季度末:
1.
2.
3.
4.
5.
+1. 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资本充足率 10.91%
以上数据显示农业银行、招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不过农业银行已计划今年完成500亿次级债发行,招商银行也将亦计划通过发行新股等方式再融资近600亿。(若2010年11月起,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已按5+2系统性重要银行标准执行?此次中信银行未列入表中?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 资本充足率8.21%)
就上市银行再融资方案的出炉,银监会曾指出:“国内银行大部分都达到(资本充足率)指标要求,不会有太大的融资需求,但考虑到未来发展,银行若进一步再融资,希望通过内生的资本补充机制,同时也(可)通过外延式的资本补充方式。国际上也在考虑能够(为银行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中国也在积极地参与(银行业)融资渠道、融资工具的研究工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