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2则观点——1巴菲特,2股价
标签:
招商银行巴菲特传闻股票价格上涨机构操纵杂谈 |
分类: 业已绩日 |
(一)
一直以来,国内投资者比较追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说实话,确实很棒,但是我并不认同巴菲特在中国的投资是会像巴菲特本人持有美国本土股票一样想法一致。因为对于美国的股票来讲,巴菲特考虑的是长期价值,但是对于巴菲特来大中华地区的持有性质,其考虑的是短期投机。当然,投资分两种,一种是投资本身,一种是投机,二者的叫法不同,目的却只有一个——套利。说的俗点儿,长期投资所获得回报叫长期收益,短期之内的溢价叫套利。
最近招行传闻巴菲特入股之事,很多人都兴奋不已,招行的股票也连拉N天。一直希望招行引入好的合作机制,也一直期望招行能走富国银行的道路。但是,并不希望巴菲特介入招行。类似于中石油的“差价”惨剧是不受欢迎的。中美两国的银行监管与制度的执行,是天壤之别。我们不能期望招行能够效仿富国银行,就一撮而就的欢迎巴菲特。个人对于巴菲特持有的美国高盛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上的“掠夺”确实有些心悸。与其说巴菲特在老牌资本主义市场的投资是值得尊敬的,还不如说,巴菲特在新兴市场里的布局,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投资,远没有那样简单,是双重战略的执行者。银行业的战略合作,错综复杂,其中利弊,确实要慎之又慎,这里暂不详谈,股份制银行引入境外战略合作者的危险性。
市场的传闻天天有,从来都是屡见不鲜,这个传闻,就如同2006和2008年两次传闻招行将引入巴菲特,还有2008年传闻中信银行引入巴菲特一样。(目前监管政策不断变化,对于负债控制的还不错的招行来讲,研究再融资问题,应该在议程之内)。而近期的招行上涨,是回补而已,作为招行的长期持有者,对于短期内的涨跌,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动于衷的。风兄也说过,留下来的才是价值投资者。
自2011年初以来,中信建投证券北京市安立路营业部“孜孜不倦”地通过该系统大手笔买入招行A股,共有6次,合计买入580万股。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3月3日,该营业部买入100万股,价格为13.68元/股,立刻获得约5%的账面盈利。此前5次大宗交易的买入价分别为12.8元/股、12.6元/股、12.75元/股、12.55元/股和12.82元/股。公开信息显示,这6次大宗交易的卖方都是国泰君安证券总部。
也就是说,近期招行的大宗买卖,都显示来自于两个证券交易所:
买方:中信建投证券
卖方:国泰君安证券
事实上,传闻只是为招行近期的强势加了一把火。对于大型机构的潜伏,投资者要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持仓情况,判断一下,机构的动机是什么?
(二)
摘自《北京商报》
市场传言,招商银行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Ⅲ》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将在H股增发新股,巴菲特有意参与招行H股增发。招行监管层已经否认,考虑到较早前巴菲特“炒作”中国石油的先例,即使巴菲特真的参股招行,对于招行股价也未必是件好事。
很多投资者都饱受了被套中国石油的创伤,而中国石油H股,正是巴菲特曾经持有的香港股票。时至今日,投资者可以肯定,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并非为了长期持有获得每年的分红,而仅仅是一次波段炒作,一次以博取差价为目的的投资。
当然巴菲特似乎持有比亚迪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未来巴菲特将会如何操作比亚迪尚无任何眉目。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不仅仅会长期投资,还会短期投机。(这个似乎更符合中国股民的心理)
就算是未来巴菲特真的参与了招行H股的增发,在中国A股出现大幅上涨,而巴菲特持股也过了限售期之后,他会不会逢高派发?招行还是那个招行,巴菲特不过是一个拿走钱的过客,从性质上讲,巴菲特的投资也是过江龙资金。
事实上,股价的波动需要博弈论支持,现在巴菲特的名气太大,只要巴菲特买入了某一只股票,必然会有A股投资者踊跃追逐,那么其股价也会大幅上涨,进而形成巴菲特逢高派发的良机。比亚迪之所以成为例外,与比亚迪没有在A股上市有关,内地投资者不方便投资港股也是重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进入中国股市,不是来布施的慈善家。
现在的事实是,A股银行股股价远低于港股,同时市盈率倍数极低,未来有可能出现长期补涨行情,即使没有巴菲特的参与,银行股的价值回归也是势在必行,投资者如果事先潜伏银行股,不管巴菲特来与不来,未来都有机会获得收益。
第二是利用巴菲特对于市场的判断。如果巴菲特真的参与招行H股增发,那么就表示巴菲特至少看好3个月(一般增发的限售期是3个月)的A股走势,投资者可放手一搏,选择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股票买入,在市场中赚钱相对比较容易。

加载中…